19世纪,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每次在异国他乡看到它们,我总是想:这些轻薄如纸的“易碎品”,是如何安然到达目的地的呢?
在一本外国杂志上,我看到一篇关于海上贸易史的文章,我才知道其中的奥秘。中国商人先把精雕细刻的檀木箱和小檀木箱装在钉在船舱地板上的大木箱里,四周用次等的茶叶塞满。由于内外两层茶叶填充得非常紧密,木箱做得又结实。即使在海上遇到风浪,商家也可高枕无忧。
更绝的是,货船到岸,中国商人把茶叶筛选分包,卖给茶商。小檀木箱当成首饰盒,卖到各地古玩店,大些的便卖给欧洲人当茶几、橱柜,最后卖的才是瓷器。檀木箱和茶叶的利润。有时甚至比瓷器还高。
换了高科技时代的人,恐怕要用泡沫层层包裹,用胶带牢牢固定,还要研制一个抗压防震的箱子,然后才能运输。显然,经济效益不如几百年前。环保效益更差一截。
可见,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仍然必不可少。
(作者:王 简)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