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奉命出使几个诸侯国。他在拜访徐国的国君时,徐国的国君喜欢上季札的佩剑,可是没好意思开口要。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他还有出使任务,不能没有像样的佩剑做装饰,就没有送给他。等到他完成出使任务,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他的随从很不解,说:“徐君已死。你这是送给谁呢?”季札回答说:“当初我在心里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怎能因为他死去就违背心里的许诺呢?”
这位公子未见有攻城略地之功,也未有救民于水火之举。却在《史记》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得到司马迁的推崇。被人千百年地牢记,只是在于对诺言的恪守。哪怕这种诺言只是许于自己的心里,无人知晓,了无痕迹,但只要自己的心知就足够了。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上帝。他就不需要任何外力的驱使与鞭策了。
马翠摘自《辽宁青年》
(作者:清 竹)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