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5日的《伯尔尼城市报》有这样一则启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愿私自为大学生或中学生彻底讲授数学和物理学。本人持有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教师资格证书,住正义街32号一楼。试听免费。”
这是爱因斯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刊上,也是他惟一一次用文字替自己做广告。那时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已近两年,一文不名,远离学术界,但他并不气馁。四个月后,他摆脱了失业的困扰,被瑞士联邦专利局录为三级技术员。又过了三年,即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的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著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纪事》上发表了6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的传统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什么这些贡献是由爱因斯坦,而不是别人做出来的呢?我们注意到了上面启事中的“彻底”二字。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宽容、理性、不信教的犹太家庭。他对宗教的怀疑,是在学习了一些通俗自然科学读物之后产生的。凡事都要追根究底,哪怕是对那些已得到公认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试图寻找涵盖面更广的解释,从根本上彻底弄清来龙去脉。事实上,“彻底”二字贯穿他的一生。
(王春良摘自《文汇报》2006年5月1日)
(作者:路甬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