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纳粹以恐怖手段掠夺和破坏欧洲的艺术珍品。然而,赝品大师凡•米格伦却胆大妄为:将伪造的维米尔画作卖给了纳粹元凶戈林。二战后,面对叛国罪名的指控,米格伦声称自己是荷兰艺术品的救星,而不是靠此牟利的罪犯。并当庭演示了造假过程。于是荷兰民众,旋即把他推崇为 “复仇之王”的偶像!
然而,米格伦究竟是戏弄纳粹的民族英雄,还是嗜钱如命的赝品大师?直到最近,一本名为《制造维米尔的人》的出版,首次揭露了惊天秘密:米格伦实际上是与纳粹关系亲密的诈骗犯,荷兰官方为了挽回艺术评论家的脸面,而“顺从”民意地把他塑造成了民族英雄……
落泊画家愚弄画界
凡•米格伦1889年出生于荷兰代芬特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07年,父亲把米格伦送到画家维米尔的故乡代夫特学习建筑。在这座艺术小镇,米格伦对建筑不感兴趣,他更痴迷于绘画。每天背着画夹,沿着维米尔的足迹四处写生。
1911年春天,米格伦认识一个美丽而羞涩的女孩,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即奉子成婚。
1917年,米格伦举家迁居海牙。在这座有钱人聚集的城市里,米格伦以画家自居。他靠给富翁贵族仿画伦勃朗风格的肖像画为生。他的作品风格轻快,流淌着一种怀旧风格。
但那种接近谄媚的虔诚风格让评论者大倒胃口。批评界不喜欢他,并称他为“二流画家”。一个著名评论家写下这样的评论:“一名天才的工匠,小心翼翼地模仿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风格,他掌握了所有技法,唯独缺乏创造性。”
评论家的尖刻,几乎扼杀了米格伦绘画生涯。一次,米格伦登门为一个伯爵画肖像。此前米格伦曾为他画过好几次肖像。然而,这次按照预约登门时,伯爵却婉言拒绝了米格伦。原来,伯爵的一个评论家好友看了米格伦画的肖像后刻薄地评论:“这样的肖像挂在家里,只能降低主人的品位!”
被人扫地出门,令米格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作品无人欣赏,经济上也陷入了窘困之中。每当看到妻子,揭开汤锅盖,用兴奋地口吻说:“今晚我们喝肉汤呢,世上没有比它更好的美味”时,米格伦的内心充满了负疚感,让妻儿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一直是他不灭的誓言。
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米格伦陷入了一种持久的焦虑和压抑。他把这种境况迁怒于艺术评论家和所谓的名家们,是他们的刻薄和狂妄使自己的作品无人问津,他要向他们复仇,要用事实给予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米格伦计划绘制一幅完美的“维米尔”——不拷贝、也不模仿,而是绝对的原创作品——他要骗过艺术品鉴定家,让博物馆收藏此画;然后再说出赝品真相,以证明自己能够和大师画得一样好,借此愚弄那些评论家。
米格伦选择维米尔作为模仿对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7世纪的维米尔,和鼎鼎大名的伦勃朗是同时代人。可是不管生前还是死后,就知名度而言,维米尔至多只能算个“二流画家”。在维米尔生活的年代里,代夫特对他的创作却持歧视的态度,这让曾在代夫特生活过的米格伦深有同感。
直到1866年,法国评论家托尔对维米尔的郑重推荐,才让全世界重新认识维米尔。自此,凡有维米尔的作品面市,溢美之词和追价求购就相伴而来。然而,关于维米尔的记载寥寥无几。他一辈子创作了三十几幅作品,在他43岁过世后流散各地。如此平淡的人生,如此简略的记载,米格伦相信专家们对维米尔的研究,也不会比自己高明到哪里去。而且,最重要的是,米格伦从小崇拜维米尔,对他进行过深入研究。
拿定主意后,米格伦开始刻意揣摩维米尔作品的艺术神韵,在绘画材料等细节上非常讲究,小心翼翼地避免露出马脚。他到处寻找杂青金石来磨蓝色颜料,购买已经没有用处的17世纪的帆布,并在底层作画,以获取合适的表面细部感觉。创作完成后,米格伦把油画放入烤箱用110°的温度烘烤,使画面变色、开裂,再现300多年的岁月痕迹。
经过五年的潜心模仿后,1925年4月,米格伦拿着“维米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画作,送到了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亚伯拉罕•布莱蒂斯面前。
布莱蒂斯是当时公认的维米尔作品的认证专家,他拿着放大镜反复查看那逼真的画技、线条和画布。良久才惊叹道:“这简直是奇迹!”随后,布莱蒂斯在艺术杂志《柏林顿》中写道:“当一个艺术品爱好者发现,迄今为止不为人所知的大师作品时,那真是一个美妙的时刻……多棒的画!我要说,我们找到维米尔的一幅杰作。”
《以马忤斯的晚餐》被鹿特丹罗依曼斯画廊以相当于今天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并被誉为画廊展品的核心作品,欧洲艺术王冠上的珠宝。
在画廊参观自己伪造的杰作时,米格伦故意大声宣称:“这幅画是赝品!”这时总会有一些鉴定专家出来反证:这幅画确实是维米尔的真迹!
看到艺术界、评论界的人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认为这是维米尔的代表作时,米格伦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当庭作画自证造假
米格伦不仅是一个颇具天赋的画家,还是一个精明的艺术品商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米格伦的艺术品生意带来了机遇。就在他的同胞们因为战争而饱受饥饿、疾病的煎熬时,他却因为从各种不同途径,获得“名家大师”的真迹进行倒卖,实现他锦衣玉食生活的梦想。
就在他暗自得意,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富足时,1945年5月初,米格伦的工作室里来了两名不速之客——盟军艺术委员会的官员。几天后,米格伦锒铛入狱。
原来,二战结束后,荷兰政府开始追寻被纳粹收缴破坏的杰作。这两名官员就是负责寻找被纳粹掳掠的艺术品。
他们在奥地利萨尔茨伯格附近的一座盐矿里,发现了一些艺术品,这是由附庸风雅的帝国元帅戈林偷藏在那里的。在那些洗劫品当中,有一幅是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维米尔的作品《基督和通奸者》。经过多方努力,他们获得了这批戈林私藏的艺术品的买卖记录,追查到卖画人是米格伦。
官员想从米格伦那里知道这幅画原来的主人,以便物归原主。但是米格伦却拒绝说出画作主人的名字。米格伦的不配合,引起了荷兰政府的警觉,如果米格伦无法提供有关资料,那么作为亲手将国宝卖给纳粹的当事人,米格伦将是不折不扣的通敌者。于是,政府以叛国罪将他逮捕。
案件很快进入审判程序,公诉方提供的证据显示:戈林购买米格伦出让的《基督和通奸者》是在1943年,价码是150万荷兰银币。庭审上,公诉方提请的研究维米尔的权威专家作为证人,一致鉴定《基督和通奸者》是维米尔的真品。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