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一个天才的悲剧杰作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经典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它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虽然它只有38岁的历史,却已作为最年轻的成员跻身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远望这座世界著名的建筑,它洁白而又宏伟,仿佛被上帝遗忘在海边的巨型贝壳或帆船。而海湾,似乎就是为了等待那远航归来的白帆栖息在自己的怀抱,人类智慧和大自然如此和谐地合为一体,堪称巧夺天工。它的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他凭借这座旷世之作获得了号称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里茨克尔奖。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名垂现代建筑史的设计师竟终身拒绝亲自去看一眼自己的杰作。

  天赐良机,邂逅梦想

  1957年夏,约恩•乌松像往常一样,无精打采地来到他的工作室。7年前,他雄心勃勃地开了这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后,生意一直不景气,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创意常常因天马行空而遭到客户的拒绝,在那个时代,人们觉得只有四平八稳的建筑才能经受风雨的考验。

  对一个已经38岁且本来踌躇满志的设计师来说,这的确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所幸的是,乌松的妻子丽丝毫无怨言,坚信他有才华,总有一天会大有作为。他们带着3个孩子与乌松年迈的母亲玛娅住在他亲手设计建造的小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玛娅始终鼓励自己的儿子不要放弃梦想,她的口头禅是“上帝不会忘记努力的孩子”。

  有一天,乌松接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电话。那人告诉他:“您设计的“‘贝壳’方案从来自32个国家的232名设计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乌松有点晕,好几秒后才回过神来,他不抱希望参加了澳大利亚“一块小土地上的歌剧院”设计竞赛,获得了第一名!

  那还是半年之前,从一本瑞典的建筑杂志上,乌松无意得知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州向全世界发起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他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他一直有个梦想,在海上能修建一座史无前例、震撼全世界的特殊建筑,这机会简直和他的梦想不谋而合!然而他没有去过悉尼,只能凭借自己在海边渔村生活过的经历和悉尼的资料来进行构思。他每天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画他的草图,寻找灵感,涂涂改改。几个月后,他将那几页草图寄往新南威尔士州。

  可是作品此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就在乌松几乎忘了此事时,居然传来了喜讯。一个月之后,乌松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师到悉尼领走了那5000元的奖金。不过,当新南威尔士州总理约瑟夫•卡希尔向他索要歌剧院的图纸时,他这才如从梦境坠入凡间,“图纸?什么图纸?我还没有图纸!”所有的人都不曾料到大麻烦才刚刚开始。中标6个月后乌松本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获选,因此根本没有准备什么图纸。澳大利亚人快疯了。

  回到丹麦后,乌松找到著名结构工程师艾拉普帮他完成这项设计,可是艾拉普很快就和乌松闹翻了。因为他无法接受乌松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一天,两人因为结构设计理念的不同再次发生争执,艾拉普气急败坏地冲乌松吼,“没有人愿意和你这个疯子干活。”艾拉普的离开,让乌松成了孤家寡人。那些日子,乌松就像丢了魂一样,一筹莫展。到底什么样的结构设计能使用水泥浇筑工艺?这天早上,乌松坐在厨房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望着切橘子的妻子丽丝出神,继续冥思苦想他的方案。他看到妻子切下来的橘子皮,一个个站在案板上。瞬时,那个奇特的念头闪电般击中了乌松。在妻子的惊愕中,他发疯似的抱起橘子皮冲出家门,一路冲到艾拉普的办公室,“看这些,快来看这些!”艾拉普被这个神经质的男人搞傻了,但没过多久,他茅塞顿开。

  1958年3月,乌松和艾拉普第二次到悉尼,联合发表了名为红皮书的悉尼歌剧院初步设计方案。尽管悉尼歌剧院建成后被人们看做贝壳或帆船,但最初乌松的灵感来自橘子。在那个计算机还没在建筑领域广泛使用的年代,悉尼歌剧院球形的屋顶,让大伙伤透了脑筋。乌松和他的设计团队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方法,但是由于始终无法把水泥砣安全架在屋顶上,工程几乎搁置。乌松急得像只陀螺转来转去。

  有一天,他的小儿子金在院子里玩提线木偶,原本堆在地上如烂泥似的木偶,一被提起来就精神抖擞了。灵感就在这个时刻爆发了,用钢缆把所有的预制构建拉紧拼成一体,不就能把水泥砣那个难题解决了吗?乌松马上给艾拉普打电话,艾拉普佩服地笑了,“你这个家伙,怎么能想到这个鬼点子?!”乌松自豪地笑了。

  内外交困 ,黯然离去

  1962年,为了全力修建歌剧院,乌松举家迁往悉尼的比特渥特。由于超前大胆的设计,加上乌松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预计在3年左右完工的工程一拖再拖,原来720万澳元的经费,也在一年之内追加到了980万。艾拉普向乌松提供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施工建议,但都因无法体现设计的美观而被乌松否定了。乌松的执拗,让艾拉普忍无可忍,两个好朋友之间也摩擦不断。而不断增加的成本让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成了官员们的一块心病。为了筹措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资金,该洲总理卡希尔甚至不得不想办法开始四处筹钱,发行悉尼歌剧院的彩票,但是效果并不佳。

  眼看着州政府就要在自己的手中破产,一直支持乌松的卡希尔又急又气。有一天,乌松拿着新修改好的图纸,又因资金问题走进卡希尔的办公室。卡希尔冲他吼起来,“不要再和我提钱,我没有钱!”不久之后,不知是不堪建造歌剧院的重负,还是再也顶不住在野党对其“滥用纳税人的钱”的攻击,卡希尔竟因暴病去世。外界对乌松的批评更加汹涌。

  1965年,联合党在大选中打败工党,罗伯特•阿斯金当选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当时阿斯金派出公共工程部长大卫•休斯负责歌剧院的建造。休斯一心控制建筑成本,他强烈质疑乌松的能力。两人的关系剑拔弩张。

  为了赶紧把这个像无底洞一样的歌剧院收工,1966年初,公共工程部决定停止给乌松和其设计团队付款,连带着施工队也没有钱拿。而且,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还决定以设计不周导致工期拖延为由,对乌松实施处罚性收税,即乌松此前收到的报酬必须向澳大利亚交税。如此一来,乌松要在澳大利亚和丹麦两地被双重征税,这意味着他不仅不能因悉尼歌剧院赚钱,还要为其濒临破产!

  拖延薪水使施工的工人们人心惶惶。建筑方为了转移矛盾,将责任都推到了乌松的身上。许多拿不到钱的工人在建筑方和政府的煽动下,找到了乌松的家,要他支付工钱。为躲避这些人,乌松连家门都不敢进。就在此时,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乌松的母亲玛娅因堵门抗议的澳大利亚人络绎不绝,将房子团团围住,又惊又吓,终于卧床不起。乌松看着病中的母亲瘦骨嶙峋,心里满是伤痛,他多么希望让母亲看到一座完美的歌剧院在他手中诞生啊。于是他铤而走险,作了一个令人无法评判的决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