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末,飓风“桑迪”在美国东北部再次登陆,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些新闻频道长时间播出募捐节目,筹到了数百万美元的善款。新闻节目除了号召人们救灾捐款,还给飓风起了一大堆绰号。比如“飓雪”,为的是强调可能会伴随飓风“桑迪”到来的大量降雪;比如“妖风”,指的是这场飓风来临的日子临近万圣节。
心理学教授杰西·钱德勒对救灾捐款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如果某人名字的首字母剛好跟飓风名字的首字母相同,那他更容易捐款。回溯往年的记录,每一次飓风救灾捐款都符合这个规律。
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
试试这个小实验:聚会时给每个人发一张纸,请他们写下最喜欢的5个字母。看答案时,你十有八九会看到一种神奇的现象:每个人选中的字母大多是自己的名字里用到的字母,尤其是首字母。
那么,这个特点如何帮你成功地影响他人呢?
任何说服策略中都有一条不可或缺,那就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因此,清晰并多次提到对方的名字是个很有效的做法。或者,最起码要让你的请求或传达的信息跟受众的名字发生关联。
我们与一组英国医生一起做过一个实验:我们通过短信提醒患者按时接受预约的诊疗,如果在短信中把患者的名字加上去,爽约率就比不加名字的时候降低了57%。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用的是患者的全名(比如约翰·史密斯),或是更为正式的称谓(比如史密斯先生),效果又大打折扣,唯有不加姓氏才最有效。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爽约率,还可以用来说服人们缴纳罚款。
当需要为新项目命名时,你可能想到要起一个意义深远、神秘莫测的名字,以便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关于飓风救灾捐款的研究指出了另一条路。与其把新项目比作神话中将从灰烬中涅槃重生的凤凰,还不如换个简单的方法:从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名单中选择一个出现率最高的名字,没准这样你获得的支持会更多。或者,选出一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名字首字母,以它为基础来为项目命名。
(郭旺启摘自《爱你·心灵读本》2017年第12期,小黑孩图)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