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合作研究时间心理学的菲利普·津巴多和约翰·博伊德提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悖论——你对时间的态度,对你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你自己可能很少觉察到。比如,可以从时间观念的角度来解释为何相爱容易、相处不易:一方是未来时间导向的人,对未来有着清晰的憧憬;另一方则活在当下,只讲即时的欢愉。
也就是说,时间观念是影响你“三观”的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学者斯蒂文·赫尔由智商、情商得到启发,提出“时间商”(也称“时商”,简称TQ)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运用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
村上春树就是以自律著称的作家。他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五六个小时,写10页纸,也就是4000字才停笔。天天如此,坚持了数月乃至半年。一天写10页,一个月能写300页,半年就是1800页——《海边的卡夫卡》第一稿就是1800页。在夏威夷的考爱岛,他4月初开工,写到10月便如期收笔完稿,简直是匠人般的精准。他的心得是:“郑重谨慎、礼貌周全地善待时间,就是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像对待女性一般。”
高TQ的人,也是实现了时间自由的人。他们懂得把时间留给自己,在喜歡的时段做喜欢的事情。爱马仕总裁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拿出时间来好好做事情,拥有自己当下的时间,分享自己宝贵的时间。或者把时间留给自己,并认真地考虑时间能带来什么,一如它赋予每个人的命运,那是一种浓度、一种机会、一种价值。”
(薛 菲摘自《发现》2017年第4期,王 原图)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