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匡衡为了读书,还去乡里藏书很多的富人家做工,并且声明不要报酬,只要能遍读其家中藏书就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为经学大师。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出入于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万亩,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
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给匡衡多圈出4万多亩封地。这件事匡衡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问题的关键是当下属向匡衡报告此事后,匡衡企图将错就错。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曲承其意,讓匡衡得以侵占土地。
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有人向皇上举发匡衡侵占土地一事。尽管匡衡位极人臣,深得皇上器重,但像他这样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皇上如何能容忍。最终,匡衡被撤职法办,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庶民。
这就是匡衡的人生“怪圈”:因贫穷而奋发,因奋发而有名有位,因有名有位而忘形,因忘形而身败名裂。
(田龙华摘自《老年生活报》2017年3月31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