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六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个出狱的囚犯,他是一个职业渔民,他是一个灵媒,他是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
之后,六张肖像照被挂在了一起。
每一张照片都准确、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这是很大的一张面部特写,眼神犀利,微微翘起的嘴角,显得如此志得意满,他是百万富翁;这是一张扭过来的侧脸照,锃亮的光头,大鼻子,目光尖锐,嘴巴抿着,看上去牙关是紧咬的,身后是大面积的阴影,让人觉得沉重,他是出狱的囚犯;这是一张如此灿烂的笑脸,敦厚、善良,给人温暖和安全感,他是救生员;他坐在沙发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犀利,洞穿镜头,他只占了半个画面,另一半画面是一张空椅子,他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隐隐不安的诡异感,他是一个灵媒……
但这个被拍摄的人,既不是出狱的囚犯,也不是救生员;既不是渔民,也不是百万富翁;既不是酒鬼,也不是灵媒。这六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
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
可是,当他被当作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和灵媒之后,摄影师们居然将他拍出了这六张迥然不同的脸。
这个实验,是想告诉人们,当一个人被先入为主地假定为某种身份后,他的身上,可能就真的能找到那个身份所具备的特定潜质。
偏见就是这样产生的。
(秀 娟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4月6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