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一项面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的时候,我加进了一道填空题——“语文,是写给( )的情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填空。
调查结果出来了。我将那道填空题的答案简单做了一下归类,大致有以下五类:
一、崇高类:“世界”“圣贤”“未来”……
二、功利类:“老师”“高考”“试卷”……
三、混沌类:“纸张”“那人”“课外”……
四、谐谑类:“美女”“帅哥”“个人”……
五、靠谱类:“生活”“精神”“灵魂”……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標准答案”,但是,我试图通过大家的回答,来了解“语文”在他们心中的“样态”。之所以选择“情书”二字,无非就是想借他们感兴趣的表达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语文,是用来取悦谁的;或者是,语文,是用来表达对谁的好感的。
我不认为“崇高类”真的崇高,我猜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是在讨巧地揣摩着出题者的心思填空;我认为“功利类”是真功利,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不藏不掖地说了实话;我对“混沌类”表示同情,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对语言文字“不来电”;我对“谐谑类”表示理解,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有一颗叛逆的心;我对“靠谱类”献上敬意与爱意,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堪称语文的知己。
从美国来的丁大卫说:“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每天与中文打交道的我们,将中文说“美丽”了吗?如果我们连语文的功用都搞不清楚,甚至懒得搞清楚,我们怎么可能视其为“美”,进而真正爱上她呢?
(步步清风摘自《今晚报》2016年12月19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