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
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打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他就那样心系一处,仿佛进入了禅定,这样的人也有静气。
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月朦胧,鸟朦胧,实因心朦胧,飘忽不定。心猿意马,动若脱兔,实因没有安全感,或是欲壑难填。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齐白石的话让我想起一则故事。
在雍正皇帝编著的《悦心集》里,有一则《尧舜至今尚在》,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昔有一名僧,被召见驾,叩首呼万岁。上日:‘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云万岁?’僧曰:‘尧舜至今尚在。’上大悦。一日同御便殿,复问曰:‘京师有多少人?’僧云:‘只有两个人。’上日:‘何谓?’僧日:‘一个为名,一个为利。’上点头称善。”
京畿之地,熙熙攘攘,名利纷扰,何来静气?静气在哪里,在山野清风徐来之处,明月皎皎之所。
难怪历代圣贤中的许多人,心向田园,天子喊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这就是静气,八风吹不动,任何搅扰在他的面前都成为“蚍蜉撼大树”,沉稳大气有贤德,在心灵的飓风深处也能泰然自若。
翁同龢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丰子恺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多明亮的心态!
(生如夏花摘自《讲述》2014年第4期)
(作者:李丹崖 来源:《读者》杂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