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名为《佐贺的超级阿嬷》的书,阅读时的心情一如第一次看到《单车失窃记》,差异只是前者轻快明亮,后者凝重深沉;前者的主角是阿嬷,后者的主角是爸爸。阿嬷以逆来顺受、乐观包容的方式面对贫穷,爸爸则选择以无力的报复面对困境。同样的时代,同样是战败国,面对同样的贫穷与生存,却有不同的态度,差异仿佛无关国籍,只在性别。
让我们一起想象:1946年夏天的某一天,战争结束不久,意大利,一个父亲牵着儿子的手满街找脚踏车;同时,在日本佐贺,有一个阿嬷在河边捞完从上游市场漂流下来的菜叶后,开心地回家,她的腰间绑着一根绳子,上面吊着一块磁铁,一路上,一些铁钉铁片就往磁铁上集中。
傍晚,当意大利的爸爸不顾儿子的哀求,撬开别人脚踏车的锁时,日本的阿嬷正从磁铁上取下一堆废铁,笑逐颜开。当意大利的小孩惊慌无奈地看着爸爸被众人责打、嘲弄的时候,日本的孙子却看到阿嬷得意地跟他说:“晚上有野菜可以吃,是河流免费运送来的!”
阅读最大的乐趣无非是与自己的生命经验相互交换印证。读完最大的感想是,我母亲说:再艰苦也要笑给天看。佐贺的阿嬷却更犀利,她是:再艰苦,也要让老天笑出声来!
(思 思摘自译林出版社《这些人,那些事》一书)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