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受听,但是废话也透着多,你在北平后门闲逛,可能遇到两个旗婆子见面叙家常。她们见面,三丈路外,请着双脚安,开始问好。由老爷子老太太好问起,一直问到丫头老妈子为止。甲问过来,乙答应好几遍了,又会问转去,甲也照样答应好。这都罢了,高兴还添个不见面的第三者,她这样说:“大奶奶,我跨院里三婶儿,给您捎个好儿来了。”“谢谢,她好哇?”“好。”“他三爷好?”“好。”“她孩子们都好哇?”“都好!”你瞧,这岂不是废话,她们为一个不曾当面的第三者,苦苦周旋一番,但是,旗婆子绝不以为这是废话。习惯成自然,不这样,她以为是不懂礼节。
过年,北平人见面,常有这样一句话,“过年过得好?”被问者,尽管三十晚上躲了一宿的债,没吃一个过年饺子,他依然回答是好。自然,说这个好字时,心里十分难过。我曾这样想,明知有那一答,何必多此一问。这个问题,后来我在会场上得着答复。这是礼节,这是仪式,也是公式。中国人的时间,向来不算钱,问句好,所耗时间几何?独不见滚滚不尽之开会乎?“过年过得好?”“好!”完了,一切作如是观。
(作者:张恨水 来源:《上下古今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