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洋海军被困威海时,周遭几乎无人援手;当舰队尽没于刘公岛后,时人却把所有怨毒都集中于李鸿章和丁汝昌等人,全然不顾他们遭受的背后攻讦、掣肘,以及消极不为。日本人小笠原长生在谈及以身殉国的丁汝昌时,如此设身处地地评价了这位失败者(他死后被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后墓地又被挖掘毁灭,其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其中如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命令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及见大势已去,尽毕生最后的职责,为了麾下将士的生命而与敌签约,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曾期望活着,但他知道祖国的不仁,对他的冷酷待遇将要超过不共戴天的敌国。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
(作者:蔡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45期)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