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与管理的几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悔之。
说的是最差的管理境界是“悔之”——上司与下属互相看不上,明里暗里有很多牢骚怪话,在工作上相互不配合。
比这好一点的是“畏之”——下属害怕上司,规章制度严格,领导作风严厉,员工因为畏惧利益受损或是领导威严而变得唯唯诺诺。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更高明一些的是“亲而誉之”——双方关系不错,互相赞美而互感亲切。但老子认为这只是第二等的领导境界,因为领导艺术之一便是恩威并施,太过一团和气,有时候难免会放松标准,放纵人的惰性。
最高的领导境界是什么呢?老子认为是“下知有之”,就是员工知道有领导这个人存在就行了,然后他们各干各的,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领导说最少的话,管最少的事,干预最少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尊重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作者:江岸 来源:《资治文摘》2011年8月号)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