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时,为了体认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
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
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关于科举考试的趣事轶闻很多,流传颇广,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无可稽考,其中有些可能是杜撰捏造的。不过科举考试历经一千多年,有趣事并不奇怪,若无趣事倒奇怪了,不是吗?
(作者:新月 来源:《重庆晚报》2009年11月25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