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和国家俄罗斯博物馆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大美术馆。在这两大美术馆里,我惊讶地发现,除了小学生和中学生集体席地而坐,详细而系统地聆听讲解之外,居然有幼儿园的孩子们前来参观。我很纳闷,这么小,怎么对他们介绍这些名画呢?我好奇地靠前去旁听。讲解员是富有经验的老夫人,只听她在向小朋友提问:孩子们,这上面有几个人呀?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呀?这儿都有几棵树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并没有直接向孩子们讲解美术,而是从小就让孩子们养成走进美术博物馆的习惯,让美术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彼得大帝开始,以后的列位沙皇都是美术爱好者和艺术品的狂热收集者。在涅瓦河岸边,在列宾美术学院正前方,有两尊人面狮身像,石雕,巨大而完整,是18世纪由埃及买回来的。当时沙皇下令责成大臣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可惜迟了一步,被德国人买去,沙皇大怒,结果,是花了双倍的价格,又由德国人手里买回,放在涅瓦河畔,供全民欣赏。
这种魄力,似可称作“美术建国”。实际上,艺术悟性的潜移默化是非常有力量的。前些年,俄罗斯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社会倒退了多少年,全世界的人都为俄罗斯捏把汗,可是,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俄罗斯人还是芭蕾舞照看,美术馆照去。文化修养有底,一旦政策对了头,一下子就能翻上来,在整个民族的心理深处,潜藏着很强的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这就是精神文明的力量。
(作者:舒乙 来源:《北方新报》2010年3月1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