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广场的那块绿地中,最成功的建筑当数越战纪念碑。它打破了以往纪念碑以高度取胜的常规,仅仅是一堵低矮的长墙,起始处稍高出两米,然后以缓慢的坡度逐渐低落下去,末端隐入远方的草地,渐趋消失。
与其说它是一座纪念碑,不如说它是众平民发出一声喊,把一座虚拟的纪念碑推倒,让它如长龙横卧,永远做反战控诉。它的墙面是黑色大理石,以统一的印刷体字母镌刻着全体越战阵亡军人的姓名,从将军到士兵,不分军阶,以出生年代分区,再以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为序。
此时,你还会发现中国汉字与西文字母的一大差别。
汉字的象形特征成全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西方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仅仅是把字写好就能成为艺术家,而且可以以字计价,日进斗金。每有纪念性建筑落成,往往是中国文人和政要卖弄他们书法的机会。凡是有纪念碑的地方,首先吸引人的是纪念碑上的书法与落款,而真正应该纪念的死者姓名,却被那些龙飞凤舞的字迹掩盖。西文由字母构成,太乏味,留不下让文人构思起落间架的余地。每到这种时候,西方人往往很尴尬,因为拿得出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不料这样一来反而是死者的幸运,凸显了谁才是被纪念的主体。
单调的墙,单调的印刷体,黑压压的一片!中国人在这种场合的心理期待,是要看到某文人、某政要的书法题词的,一看没有,就可能嘀咕“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然而仔细一想,对于纪念碑,还有什么比死者本身更应该凸显的?已逝者比苟活者尊贵,比文人尊贵,比政要尊贵。书法再美,也不应该到他们的头上来卖弄。
(江一盼摘自长春出版社《书斋里的革命》一书)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