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前辈处事顶真、读书顶真、笔墨顶真,上承千年风雅香火,下启风雅清流韵致。丰绍棠的《傻也风雅》,记录7他们的风雅“傻事”。桂林人梁漱溟,哲学家,历次政治运动备受折磨,其硬骨不软。95岁高龄时应邀
上世纪的前辈处事、读书、笔墨,上承千年香火,下启清流韵致。丰绍棠的《傻也》,记录7他们的风雅“傻事”。
桂林人梁漱溟,哲学家,历次政治运动备受折磨,其硬骨不软。95岁高龄时应邀授课,坚持不落座,校方再三恳请,他朗声诵梁启起名言:“学者就应该死在讲台上!”令全场学子动容。
瑞安人戴家祥,学家,研究金文整70载,“反右”、“文革”备受冲击,平反后以古稀之年编写《金文大字典》,“使考古学和古史研究走出了迷宫”。但世间鲜有人知他是王国维的入室弟子。令今时动辄把“关门弟子”当头衔者汗颜!
北京人单士元,学家,溥仪出宫的当年,18岁的他就奉命进宫清点,与紫禁城共度了74个春秋。拍卖公司重金力遨他当顾问,他就是不去。他是痴,却不收藏文物;他是文物鉴定专家,却从不为别人鉴定文物。
顺德人阿老,画家,其画作皇皇,然却很“落伍”,从不主动投稿。他说:“编辑约稿,说明人家工作需要;人家不约稿,你自己投去,人家要是不需要。多叫人家为难啊!”
南汇人傅雷,翻译家,一度靠稿费维持生活,出版社感念傅雷的艰难,欲出版他的,但碍于“右派”帽子要他改名。他说:“署个什么名字,本来无所谓。可是,因为我成了右派,要我改名,我不干!”宁可生活无着落,坚决不改名。
大家们潜心学问,不逐名利,有点“傻”、有点“憨”、有点“迂”,或许这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书生气”。在商贾气、官场气盏行,学养缺失、心态浮躁的当下,还真应像吴晗先生说的“书生之气不可无”。
(千山暮雪摘自2010年8月18日
《羊城晚报》)(字数:721 )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