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辉煌刘荒田在一篇谈种花的随笔中读到:种九重葛,要紧的是不要浇水太多,要让花接近渴死的状态。这样,花为了传宗接代,便会拼尽全力绽放。由此知道,有一种辉煌是致命的,它的到来最好避免。由此想到
避免辉煌
刘荒田
在一篇谈种花的随笔中读到:种九重葛,要紧的是不要浇水太多,要让花接近渴死的状态。这样,花为了传宗接代,便会拼尽全力绽放。由此知道,有一种辉煌是致命的,它的到来最好避免。
由此想到个体生命,其奋发、飞扬、全盛,离死亡多远?当然,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乌龟型的生存状态,无所谓酣畅淋漓的进发,日复一日慢腾腾地爬,人生没有高潮,也无所谓低谷,稳妥,卑微,好处是平缓,坏处也是。有“与世无争”的硬壳保护,当然活得较为长久。
至于另外一类——烟花型,他们穷一生之力,囤积火药,制作,对高峰做了极细致和精彩的策划,然后,点燃,在万众瞩目的高空,轰然爆开,绚丽地开放,极端地抒发,转瞬就是灰飞烟灭,死得干脆利落。人们赞美,欢呼,随即惊愕,惋惜。
使自己长年累月跋涉在通向辉煌的路上,但永远不能抵达,这该是最佳的生存状态。因此,尾巴拴上绒线球的小猫十分愉快。诱惑老在那里,却总是逮不到。至于人类,当然没那么简单。好在道理一样:执著地追求,把这追求当做唯一的享乐。至于目标,最好和夏夜的银河类似——璀璨无比的凯旋门,有两大优越性,一是以巨大的魅力吸引你,二是你向它走去,却不能接近。前者指的是目标确实美好,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后者指这目标非常“保险”,无论怎样不小心撞上好运,也不会成为燃尽的烟花。这等形而上的好东西不会没有,稍微用心,当能为自己找出一样来。
(曹来芝摘自2010年6月9日《羊城晚报》)
人生的名次
巴 拉
成功不总属于最早出发的,而是经常青睐最后倒下的。回顾一下,你就学阶段的同学们,那些班上的前3名,到了30岁时,在社会的职场里还是前3名吗?到了50岁时,会是商界、政界的前3名吗?多数情况下,答案应是否定的。因为在23岁大学毕业前,只要“”好,便可以出头。从23到43岁,在社会工作的20年间,好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法宝了。此段时间,最需要的是“”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再好的“记忆力”,再多的“努力”,也只能保住“称职”的美誉而已。
从43岁以后,“记忆力”与“”都显得不重要了,此时的杰出者都是“领导力”非常强的人。
当然也有人“记忆力”、“”、“领导力”都很强,所以从小到老都一直是佼佼者,但这毕竟是少数人。
记忆力是IQ,与生俱来,很难去改变,唯一的办法是靠“勤”来补拙;是智慧,即IQ与EQ的结合体,先天条件占一半,后天培养占另一半。领导力是“IQ+EQ、心胸+个性”的综合,是一种若无其事的从容,是一种举重若轻的自在,是一种如沐春风的成熟,是一种心灵交织的艺术。
(刘暄摘自2010年6月21日《太原日报》)
相扑 马拉松
[日]渡边淳一
两名前往阿尔卑斯山的女士,途中遇到暴风雪迷了路,躲在雪坑中,仅靠两块巧克力充饥,两个星期后竟然安全返回。同相比,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即便是体型消瘦的女性,其体内脂肪比普通男人也要多得多。
两名女士能够生存如此长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对孤独的承受能力。二人在雪坑中始终耐心等候,一直等到天气好转,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男人是不容易这样思考问题的。男人认为,静静地等死是一种耻辱,是男人就一定要勇敢地闯出去。乍看起来很无畏,但结果是,大多数男性一定会在半路上冻死。
男人比更强的并不是耐力和生命力,而是一瞬间的爆发力。用体育项目来形容,男人或许是相扑,而则是马拉松。
生命力的强弱,在男女平均寿命上也得到了清楚证明。现在一切文明和进步,几乎都是对女人有利而对男人不利。洗衣机、吸尘器、电饭锅、微波炉……都使女性的体力劳动得以减轻。而相反,男性几乎没有享受到文明带来的恩惠。电脑和各种自动机械只有使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化。男女平均寿命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理所当然。
(于正生摘自《女人这东西》,作家出版社)(字数:1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