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子,忧戚地对我说,她总觉得谈了多年的男友,身上少一点什么。她说他总是匆匆忙忙,就是和她约会,也都是赶火车似的。她最感伤心的是,每次他送她回家,她上公共汽车,回头看他,竟已转身走了。一点也没有浪
目 送
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子,忧戚地对我说,她总觉得谈了多年的,身上少一点什么。她说他总是匆匆忙忙,就是和她约会,也都是赶火车似的。她最感伤心的是,每次他送她回家,她上公共汽车,回头看他,竟已转身走了。一点也没有浪漫的难舍难分的情调。可她又分明感到他是喜欢自己的,他也真没有其他恋情和女友。她苦思冥想,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那晚,她碰上了一位中学的好友,那好友告诉她,她的是一个机关干部,她几次差点和他吹了,因为他看上去太严肃、呆板拘谨,有点木讷。可有一次,他送她回家。她上了一辆出租车,驶出好一段路程了。她不经意地回首一望,蓦然发现,在那微弱的灯光下,依然站在那儿,一直目送着自己。她的心里旋即腾起一片情感的温热。
女孩更加来气了。她断然和那男友吹了,宁愿再等待,再寻觅她心目中的男孩。
几年后,我又遇见了这位女孩。女孩一脸的幸福感。我断定她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果然,她羞涩而又甜蜜地告诉我,她现在的男友是一个懂得感情的好男人。起先,她对他没多少,更说不上来电了。每次约会,她也都有点淡然寡味,似乎缺少激情。那天,他送她回家。送到了她家那幢楼的门洞。她坚决不让他再往上送。她噔噔噔一口气上了四楼。她往下看去,却见男友还在楼下,仰着头往上看着呢。可能她在暗处,他看不见。一会儿,她的手机嘟嘟响了,是他打来的:“哎,你怎么没开灯,有什么事吗?”这一刻,她想笑,又忽然有些哽咽了,她什么都没说,又噔噔噔奔下楼去,一头钻进了男友的怀里。
她说,在这目送中,她知道了什么能够守候,什么可以一生依靠。
(何青摘自2004年5月20日
《文学报·大众阅读》)
飞翔的
在遇到女孩之前,从来不知道,飞翔是什么样的。
只有在天空中飞翔,风筝才能展现自己最优美的姿态。无法飞翔的风筝纵然美丽,却总有那么一丝挥之不去的落寞和遗憾。
终于,像呵护爱情一般,女孩一手轻轻地将风筝举起,一手紧握着系着风筝的那条线,突然开始奔跑。风筝到风在身旁急速地流动着,为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行,它心跳加速,浑身颤抖。随着女孩把线愈放愈长,风筝也愈飞愈高,它从来都没像此刻这样兴奋!
看着蓝天,看着地面上的景物,看着那个让自己学会飞翔的女孩,风筝觉得幸福无比。
但慢慢地,它开始觉得有些单调了,这是它的第一次飞行,它想要有更刺激的经验。
“再放长一点吧,我想再飞高一点!”它央求着。
女孩摇摇头不许。
于是,它奋力挣脱,不顾女孩流着泪苦苦哀求,愈飞愈高。
风筝原本以为挣脱束缚之后,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却没想到在高空中遇到气流,风筝天旋地转般地急速下坠。挣脱束缚的风筝,自由了,却也迷惘了。
当它落地的那一刹那,风筝和女孩的心都碎了。
(张小龙摘自台湾《中国时报》)
每次成功一小段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皱纹,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30厘米一组,误差不足5%;
150厘米一组,误差上升为11%;
500厘米一组,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多厘米。
原来,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越大、越宽 泛,越容易偏离。
其实,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次成功一小段就可以了。
(蒋建军摘自《人间方圆》
2004年6月下半月刊)
(作者:安谅等 字数: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