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煽起学生无比激情,立刻
事情是这样的:一名中文系的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批评。因为正患眼疾,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停顿下来。作家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煽起学生无比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
作家莞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
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脱颖而出。
当停不止不好,但想像丰富非常,两位作家,两种认定方式,各有千秋。
就像倒着走路的小恐龙,有一天也派上了用场,倒着走的脚印会麻痹敌人。转过身来,谁都有大吃一惊的一面,的,是要学会用眼睛寻出金来。
(秦州水摘自《花季雨季》2000年第8期)
(作者:栖 云 字数:719)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