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记者采访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是我接受采访,而是我告诉她如何去采访一个人。她问我的都是类似“你认为奥巴马为什么会竞选美国总统”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奥巴马和他的助手适合回答。后来我干脆放弃了接受采访
有个记者采访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是我接受采访,而是我告诉她如何去采访一个人。她问我的都是类似“你认为奥巴马为什么会竞选美国总统”这样的,这个只有奥巴马和他的助手适合回答。后来我干脆放弃了接受采访,变成了新闻采访课,因为我发现她连最基本的采访内容都不清楚。但是讲了半天,发现对方并不明白我讲的是什么,原来这孩子的脑子一直是乱的,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问题,于是我又只好改上哲学课,告诉她方法论。
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一些消息,怕自己被淘汰,因为如果不了解现在网上流行什么,跟们在一起聊天就会变得特别无知。我告诉她,以后不要上网,报纸、杂志也不要看,去看书吧,五年后真正被淘汰的该是那些貌似比你知识丰富的。
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但对高中生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如果有一天她听到们用一个最新流行的网络名词而自己不知道,会觉得自己特,其实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垃圾。
我们那时候因为接受知识有限,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才有更多时间去消化那些知识。而你们今天得来全不费工夫,根本没有理解消化的时间和能力。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变得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别上网了,有时间多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都是垃圾。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
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这个答案出来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
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评论的,我写出来我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是要靠你自己。经常看这些东西你会觉得对你有帮助,实际上就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貌似你有很多种选择,实际上你在没有选择之前就被人家选择了,到头来你就会变成贯通古今中外、知识丰富的白痴。
知识共享建立在一个可以平等的前提上,更建立在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上,这就是婴儿为什么不能吃和成人一样的东西。但是互联网就像是自助餐,貌似可以随便吃,但是从来想不到该吃什么。如果你真正想搞明白像“正当防卫”这样比较简单的法律概念,或者类似的问题,去找一本刑法方面的书好好看看,不明白的问问懂的人,最好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珍爱你的青春,远离你的破浏览器。
(叶之风摘自豆瓣博客,杜芳图)
(作者: 字数: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