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记者笔下,中国的许多高级军事将领栩栩如生。关于萧克,有这样的描述:“一位军人学者”,“一个善于思考、有学者风度的人”;“思维如箭一般敏捷而尖锐,蕴藏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1936年7月5日,中央军委颁布红二方面军及
在外国记者笔下,中国的许多高级军事栩栩如生。关于,有这样的描述:“一位军人学者”,“一个善于思考、有学者风度的人”;“思维如箭一般敏捷而尖锐,蕴藏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
1936年7月5日,中央军委颁布红二方面军及干部任职命令: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当时年仅29岁,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
萧克喜读书,用兵甚有计谋。时期某日,其司令部驻地被包围。天将黑,日军已近一公里。萧克下令燃亮小油灯,敲响熄灯钟,然后指挥部队分成八路,迅速由缺口处突围。日军扑进村里,家家灯明,户户屋空。萧克住处桌上摆着一部《三国演义》,翻开处正是“空城计”。
1937年5月,战火纷飞中,萧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罗霄军》。初稿历时约两年,又四度修改,其中两次失而复得。但还未出版,即被斥为“大毒草”。将军申辩:这只是初稿。批判者称:“要的就是初稿,初稿可以反映你的灵魂。”直至1988年,方得以《浴血罗霄》为书名出版,轰动文坛,并在同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之后,将军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介绍人为夏衍。
新中国成立后,萧克先后担任军委训练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委,负责军事训练教学,以治军治学严谨著称。据说,解放军正步走的规范姿势,为萧克将军亲自制定。其晚年仍能昂首挺胸,脚背绷直踢正步。1955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萧克将军以“教条主义错误”遭到批判,降职任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
将军性格耿直敢言。“文革”中,毛泽东与林彪“井冈山会师”曾被广泛宣传。萧克将军默然。有人问及,则只言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旁人提醒还有林彪,将军答:“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不是起义的领导人。那时像林彪这一级的干部多得很。”
萧克与胡耀邦为旧交。中,萧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胡任属下四纵队政委。胡耀邦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有人对将军言:“耀邦是你的老下级,应该去叙叙旧。”将军对曰:“不去,不去,没什么事去干啥?”其时萧克虽与耀邦常于会议上见面,但从无单独交谈。胡耀邦不再担任总书记后,将军始与之往,并送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胡耀邦赋诗回萧克:“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度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魏小明摘自《财经》2008年第23期)
(作者: 字数: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