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胖奇趴

胖奇趴始于台湾,由台湾部落格(博客)主凯洛从日本艺术圈活动Pecha Kucha Night中汲取灵感。活动中的每位艺术家通过简报,在7分钟内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和想法。2007年,凯洛将这种形式复制到台湾,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到今年7月

胖奇趴始于台湾,由台湾部落格(博客)主凯洛从日本艺术圈活动Pecha Kucha Night中汲取灵感。活动中的每位艺术家通过简报,在7分钟内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和想法。2007年,凯洛将这种形式复制到台湾,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到今年7月为止,台湾的胖奇趴(Punch Party)已经举办到12期,规模由最初的三十几人迅速发展到几百人。
  Punch有以拳重击的意思,又意指混合了多种材料的鸡尾酒,这两层意思恰到好处地阐述了胖奇趴的核心理念:开放,多元,交流。它既像一记重拳敲醒你沉睡的思维,又像一款混合了多种口味的鸡尾酒,给你缤纷惬意的美妙感受。
  它的形式自由而随意,上半场6至8位讲员,每人7分钟的快讲;下半场是30分钟的大讲,场上场下互动讨论。嘉宾会不定期设定一个主题精神,让讲员借题发挥。无特定主题时,则自由分享任何你所关注的东西。
  它崇尚娱乐至上的精神:用来超时赶人的小道具,是会发出金币声的任天堂红白机小玩具;帅气的高脚椅,让讲员坐上去显得很酷;啤酒和美食,炒热气氛又让大家玩得很爽。
  今年7月18号下午,在台南,胖奇趴绽放着其独有的魅力。
  首位讲员是摇滚乐人张铁志,介绍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摇滚乐,揭开了台湾R,n,Roll不可忽视的面貌。神人叮咚幽默的开场自嘲博得了大家开心的笑声:“我身高只有161厘米,所以我的部落格叫dingdong161.com。”波士卡达人谢一麟则讲述了他“153张交换明信片之旅”的故事,自称他接到的明信片来自挪威、莫斯科、伊朗等世界各地,甚至与作家陈真交换过明信片。
  2008年12月21日,大陆的第一场胖奇趴亮相厦门大学。“胖奇趴就像一个场,你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可以去听各种各样的故事,结识各行各业的人。我们大学生尤其需要这样一个场,现实社会已经把我们变得很浮躁,很多人不肯给自己一次涤荡思维和心灵的机会。”厦大海洋系学生上官良雅回忆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学校里面多的是培训机构的讲座,名人的演讲,都是些单方面传输。大学校园里太缺少像胖奇趴一样的活动了!”
  谈到活动中最有趣的地方,上官觉得是参与者自由交流的时间。“这时候能体会到真正的思维碰撞的乐趣。这个过程也可以让你结识很多很Fun的朋友。”
  上官在第一次的胖奇趴上认识了一个叫费乐山的德国小伙子。乐山对上官展示的教育大发现项目(SocialLearnLab.org)很感兴趣,两人就此聊了很久,后来又谈到对电影的看法。和乐山的交流让上官良雅收获很多,他开始试着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一些曾经想当然的事情。胖奇趴的目的也在于此:通过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碰撞,一些刺激,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厦门的胖奇趴成功举办后,北京、深圳也纷纷开办自己的胖奇趴。这种轻松而富有魅力的Party,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刘子厚摘自《大学生》
  2009年第9期)
(作者:陈 希 字数:1256)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