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洁我设计了世博会门票

  闵洁我设计了世博会门票  2010年5月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预计参观人数会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将流经世界各地7000余万人之手的世博通行证——门票,竟出自一名中国年轻女子之手。  2009年3月,

  闵洁我设计了世博会门票
  2010年5月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预计参观人数会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将流经世界各地7000余万人之手的世博通行证——门票,竟出自一名年轻女子之手。
  2009年3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老师闵洁偶然看到了征集世博会门票设计的资料。这是首次举办世博会,门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其功能,它是的名片,也是上海世博会的第一扇窗。闵洁很兴奋,因为这太具有挑战性了。
  由于世博门票种类繁多,易于识别成为门票设计的重要前提。于是闵洁选用了生动活泼、现代感十足、富有代表性的图形,如:箭头代表指定日,太阳代表平日,月亮代表夜晚,3和7代表次数,让门票跨越文字识别的障碍,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而具体到图案,闵洁则通过“闪动的圆点”这一抽象元素,显示这是一个数码时代、信息社会,从而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闵洁的设计方案很快从国内外海量的方案中脱颖而出。巧合的是,负责防伪的专家也一眼就看中了闵洁的方案,因为点状应用及留白在功能上十分有利于防伪工艺和印刷。
  2009年7月1日,上海世博会门票正式对公众发售,闵洁也一下变成媒体的焦点。闵洁认为,门票设计体现一个国家的细节,更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国际友人对的第一印象。所以,“我的设计目标就是老少咸宜,中国人外国人都能看懂。”
  闵洁说她的门票设计灵感来自多年的艺术积累。1998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闵洁就凭借设计才能成为一家外企的艺术总监,后辞职去世界各地饱览了古今中外著名设计作品并在英国潜心深造。硕士毕业后,闵洁深信,“Made in China”向“Design in China”的转型势在必行,于是,她选择回国培养本土设计师。
  
  R&L能打架的T恤
  最近,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hett和Link采用停格动画的手法,让两人的T恤打起架来,不仅在各大视频网站赚足百万点击量,而且对T恤销售起到极好的推广效果,被誉为“史上最牛T恤广告”。
  Rhett和Link从小就是好友,两人共同经营一家视频公司,经常制作网络视频。在这次“T恤大战”的视频中,Rhett和Link不断更换不同T恤,像玩“游戏王”卡牌一样,通过T恤的不同图案与对方PK:Rhett穿上风车T恤,会把Link T恤上的建筑物吹倒;而下一秒,Link又会发起反击,用T恤上的飞镖将Rhett身上的气球刺破。两人的对战逐步升级,甚至会上演互相扔鸡蛋、点火灭火等戏码。最后,他们同时消失,现场只剩下一堆T恤。
  这段视频不足三分钟,但由于好玩的创意和制作,赢得国内外网友的一致赞叹,在Youtube、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超过了百万的点击量。
  这次T恤大战,两人一共消耗了222件T恤和两天的时间,“战后”他们将这些T恤全部放在网站上出售,每件售价18美元。原来这段“T恤大战”视频是美国RushTshirts网站的创意营销手法。
  事实上,Rhett和Link两人已经制作了两百多个视频,并不只是为娱乐,还有一些商业上的尝试,比如替雀巢的最新巧克力棒和凯迪拉克最新款车做广告。他们建立的网络视频公司还与很多商家进行了长期合作,用网络视频的方式推广品牌。他们的成功似乎告诉我们,宅在家里做网络视频也不失为一种“有趣、有利”的尝试。
  
  郭青建我什么也没有,只有鲜血
  2009年11月16日,38岁的农民工郭青建最后一次到采血室献血。3个月后,他不幸遇车祸身亡。5年间他义务捐血41000毫升(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获得3个全国无偿献血金奖,3个广东省无偿献血金奖。他的遗物中没有存折,只留下14本红色的献血证,和一封尚未写完的、号召大家义务献血的发言稿。
  郭青建是四川遂宁人,父母年迈、儿女年幼,家境十分困难。2000年,他和妻子欧晓琼去新疆乌鲁木齐卖菜,第一次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开始妻子以为他是卖血补偿家用,直到他拿出义务献血证,妻子才相信。
  2004年,郭青建来到珠海打工,当年便加入了为珠海人无偿献血的行列。根据珠海市中心血站的记录,从2004年6月至2009年11月16日,他每年献血6次以上。
  只有初中文化的郭青建每月打工收入不超过1000元,夫妻俩一直租住在一个8平方米的单间里。妻子说郭青建是个极端“抠门”的人,为多寄钱给家里,他5年没回过家,想孩子时只能打电话,平时舍不得买新衣服,只穿二手地摊货,临走时甚至连张体面点的遗像都没有。然而,这个“抠门”的汉子献血后却从没领过一分钱的交通补贴费,汶川地震后,他还捐了200元钱。
  郭青建说:“我这辈子什么也没有,只有鲜血,有人需要我就献。”郭青建去世后,妻子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封号召大家义务献血的发言稿。其中写道:“我们怎能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而吝惜自己一滴滴对身心无害的血液呢!……我已经立下誓言,在我的有生之年,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把我的爱心之旅进行到底。”
  
  朱戴维清华园里的赛车冠军
  朱戴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大二学生,2004年首次参加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就获得国家少年组年度季军,2007年获得AGF亚洲方程式国际公开赛年度冠军。2008年朱戴维参加亚洲雷诺方程式的比赛,获得亚洲第一、国际组第二。
  看他温和的外表,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有点腼腆的大男孩会喜欢赛车这么疯狂的运动。朱戴维出生时,他的父母在阿根廷开汽车销售4S店,所以他“一不小心”就出生在了阿根廷。小时候见到有人在草原上玩卡丁车,成了他迷上赛车的“导火线”。从那以后,玩卡丁车到参加卡丁车比赛,再到转型参加方程式比赛,赛车成了朱戴维的“发电机”。
  他的眼界和视角要比同龄人宽广得多,从小拉丁美洲的大草原就是他跑马竞技的游乐场,而那些绵延的山脉和高原则是他滑雪和登山的训练地,他去过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参加方程式比赛……
  2009年,当韩寒在鸟巢参加ROC(Race of Champions 世界车王争霸赛,是每年世界职业赛车界的压轴大戏和年终庆典)比赛跟舒马赫对阵时,朱戴维正在准备清华大学的期终考试。就读于汽车工程专业的朱戴维每次考试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他的理想就是做个知识型的赛车手。“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这样将来修车的话,至少我会比舒马赫更专业。”
  让他兴奋的是,2009年中国跟ROC签了五年的合同,朱戴维正在积极备战2010年的ROC比赛。
  他说,“很多人都讲90后是无知无畏、没有责任的一代,我倒觉得90后不管是在眼界还是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其实都有着更广更高的优势。世界,迟早有一天会握在我们手中。”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