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分寸等

  道德的分寸  ◎文/[美]王鼎均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趣味,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夫为敌。  我们

  道德的分寸
  ◎文/[美]王鼎均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趣味,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夫为敌。
  我们做好事,但是别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别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道德最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道德如果成为运动,也是“自己做”运动。
  “恃清傲浊”比恃才傲物的后果更坏。人们之所以尊重道德,就是因为道德对他们无害。如果道德成为他们毡上的针、背上的刺,他们就要设法拔去。人们之所以提倡道德,是因为道德可以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不希望引起纠纷、造成风波。否则,他们就要对不道德的分子加以安抚了。
  这大概就是以道德自命的人应该持守的分寸。
  李佳//摘自《台港文学选刊》/
  
  苏格拉底的“收获”
  ◎文/张 峰
  有一次,几位弟子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那儿的用品非常多!举凡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保证会让你满载而归!”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要他谈谈此行的收获。
  “此行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苏格拉底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就是发现——原来我并不需要这么多东西。”
  胡韵涵//摘自《闽南风》 2010年第1期/
  
  两只羊与两个10%
  ◎文/黄小平
  一位经验丰富的牧羊人告诉我:“一群羊中我只需注意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那两只,只有它们与别的羊不一样,只要管好了它们,就能管好一群羊。”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告诉我:“管好一个企业,我只要管好两个10%就行了,一个是那10%最优秀的员工,另一个是那10%最捣蛋的员工,只要管好了他们,就能管好企业里所有的员工。”
  听后,我惊讶不已:原来,牧羊和管理竟有如此异曲同工之妙!
  (本刊原创稿)
  
  处处设防的芦花鸡
  发现了一堆丰盛的食物,鸡群扑过去,疯狂啄食,连头都顾不得抬一下。芦花鸡得到一片菜叶,迅速钻出鸡群,向远处惶惶奔去。它低头撅腚,摆出一副夸张的防御动作,直至跑到僻静的墙角,才将菜叶吞进肚里。
  看到同伴们仍在美餐,芦花鸡又连忙往回跑,刚刚到达,食物也被瓜分净尽,同伴们惬意地四处散去。
  看着芦花鸡失落的神情,鸡妈妈很不是滋味。芦花鸡是它最疼爱的孩子,每次发现了食物,芦花鸡都最活跃,可就是得到的食物最少,长得也最瘦弱。
  鸡妈妈将芦花鸡唤到身边,爱怜地问道:“孩子,每次吃食物时,你总要衔着食物乱跑,这是为什么呢?”
  芦花鸡脸色发红,不好意思地回答:“妈妈,我害怕别人和我争抢。”
  鸡妈妈说:“通过我的观察,其他同伴都在埋头争取占有尽可能多的份额,并无意抢夺属于你的那份。倒是你虚构的假想敌,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呢。”
  芦花鸡的脸更红了。
  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败于对手的竞争,而是败在自己的狭隘。
  李龙昊//摘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4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