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与“狗”等4则

  吴组缃与“狗”  ◎文/古远清    北大名教授吴组缃当年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另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  同学们都答前一

  吴组缃与“狗”
  ◎文/古远清
  
  北大名教授吴组缃当年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另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
  同学们都答前一个判断正确,可特立独行的钱理群反诘说:“第一个判断虽正确,但毫无价值。第二个判断尽管错误,但它逼你去想,吴组缃是狗吗?是谁骂他是狗?为什么只骂他不骂别人呢?这一想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可能性。哪怕是错误的判断,但它能给你新的可能性,它也就是有创造性的。”
  陈容//摘自2009年12月13日《今晚报》/
  
  该带多少行李
  ◎文/浮 云
  
  一和尚要西行取经。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交货后就动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和尚。和尚问:“您为何要送伞?”“您的师父说您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能送您把伞。”和尚非常感念师父的细心。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事成功与否,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
  强子//摘自2009年10月24日《团结报》/
  
  获取知识的三种方法
  ◎文/李正华
  
  假设你被蒙住眼睛,站到一个桌子面前。又假设有一个水桶放在你面前,然后你被问到桶里是空的还是盛满水。
  有三种方法,无需你揭开蒙眼的纱布就可以获悉答案。
  第一种方法,把手伸到桶里,然后感觉桶里是否有水。换句话说,你可以直接去尝试桶是空的还是满的。这种获悉知识的方法叫做尝试。
  第二种方法,要知道桶里是否有水,只要在桶里面扔一样东西,比如小卵石。如果小卵石撞击水桶底部发出巨大的声响,或者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么你知道水桶是空的。如果小卵石撞击发出啪嚓一声,那么你知道桶里有水。这种获悉知识的方法叫推理。
  第三种方法,获悉水桶是否有水是询问你所信任的人。那个人可以去水桶里看,然后告诉你是否有水。这种获悉知识的方法叫做信任。
  尝试,推理,信任,这是我们人生获取知识的三种方法。
  熊旭成//摘自新浪博客/
  
  用故事诠释你的优点
  ◎文\廖仲毛
  “19××年×月××日晚7时,我写完最后一篇工作日志,关紧厂房里的最后一扇窗,窗上有一小片白灰溅上的印迹,我用指尖点了一点口水将它擦掉了。我明天要去一个新的公司上班。”
  这不是工作日记,这是一位求职者向美国某跨国公司应聘时写的简历的开头。这个流水账式的开头,使他得到董事长的钦点录用。该公司以严格的现场管理著称,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工作严谨的生产工人。
  用故事诠释你的优点,比用一百个华丽的形容词来修饰更具冲击力。
  冯礼//摘自2009年11月23日《每日新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