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物志

一、爷爷:我爷爷性子犟,想办的事情一定要办成。我小时候,一天,想吃猪头肉。爷爷说,咱们赶集,吃猪头肉去。于是大手牵小手,步行去离家五里的县城。到了肉摊,一摸口袋,钱丢了。爷爷说,走,咱回去再取钱。折

一、爷爷:我爷爷性子犟,想办的事情一定要办成。

我小时候,一天,想吃猪头肉。爷爷说,咱们赶集,吃猪头肉去。于是大手牵小手,步行去离家五里的县城。到了肉摊,一摸口袋,钱丢了。爷爷说,走,咱回去再取钱。

折回村,爷爷没回家,直接到一老哥们儿家借钱。让我回家等,他再去县城买猪头肉。没想到,到县城又被人掏了包。他犯了犟劲儿,就在集上转,终于碰到一个熟人,借了钱,买回了猪头肉。

二、窦老爷子:乡人窦氏,有蛮力,三五人不能近身。

尝于村头遇惊马拖车奔驰,众皆躲闪,不知所措。窦氏挺身出,以手拽车身,马不能行半步,众口称赞。窦氏叹曰:可惜这双鞋。众视其鞋,鞋帮与鞋底分离矣。

时年,窦氏五十出外。

三、老妪:村里一老妇,我十岁时她已年逾七十。

老妇衣衫不整,面容不洁,常捧一书,席地坐于门口诵读。

书乃《三国》。虽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皆可消遣,然捧于一老年村妇之手,亦为稀奇。

或曰,老妇生于大户人家,家道败落,下嫁村人。

四、曾祖:曾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田里活计样样拿得起,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进了腊月,求春联的络绎不绝。裁好红纸不平放桌上,只让人提着,眨眼写完。

那年,城里工作的大伯拿走他一幅字。省书协主席和大伯住邻居,串门时见到了这幅字,连说写得好。问起书者,大伯说是他爷爷所写,只是个拾粪的庄稼老汉。书协主席连说难得难得,又叹可惜可惜。

刘燕//摘自2010年11月2日《扬子晚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