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我要拍好看的电影 2010年12月16日,姜文新片《让子弹飞》正式全国上映。与前作 《太阳照常升起》教观众大呼“看不懂”不同,《让子弹飞》在京沪两地试映取得良好反响。对此,姜文表示,“我要拍的就是好看
姜文我要拍好看的电影
2010年12月16日,姜文新片《让子弹飞》正式全国上映。与前作 《太阳照常升起》教观众大呼“看不懂”不同,《让子弹飞》在京沪两地试映取得良好反响。对此,姜文表示,“我要拍的就是好看的电影”。
作为导演的姜文,在此之前,虽然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三部作品,但每部作品都会引发足够的关注,《南方周末》评价他的电影:“没有刻意走向世界,却成为世界围观中国精神的样本,影响着中国的气质和进程。”
1995年,姜文首次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这部用去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当年中国最高票房纪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2000年,《鬼子来了》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然而2007年上映的《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影评口碑上佳,但票房惨遭滑铁卢。“确实对于07年中国观众来说,影片太突如其来、太另类。”姜文觉得电影本身并不难懂,但是观众有个欣赏习惯问题。
17年只拍了四部电影,关于姜文,“江湖”流传着不少传说。说他严厉、火爆、要求完美,说他霸气、狂傲、近乎“自恋”。不过,姜文认为,“我一直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从小到大都很合群。”至于在片场脾气火爆,姜文澄清,“我从来不在片场骂人,在片场生气的那还是导演吗? ”谈到自恋,姜文反问,“你觉得你自恋吗?我不自恋,但人都应该自爱。”
姜文说,作为导演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拍电影让人掏钱来看,就应该有风格,能给观众与众不同的东西,能给观众惊喜。这种惊喜,也是质量的体现。都说好莱坞电影统治全世界,不是说它有钱、腕大,我们的很多电影,是没惊喜的,怎么和好莱坞抗衡?”
琼斯
失去左腿 依然美丽
2009年11月底,英国大学生克洛伊·琼斯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腿。截肢后的琼斯整个生活都被打乱了,肉体疼痛和精神折磨不断吞噬着她的心灵。来看望她的朋友有时候会坐在原本她左腿应该待的地方,而最不能接受的是,在失去了左腿的同时,她也失去了爱情。“他总担心这场车祸会影响我以后的生活,他的眼神告诉我,以后的生活是灰暗的。”琼斯主动提出结束了这段爱情。
为了鼓舞琼斯,同学们给她买了希瑟·斯的舞蹈DVD。斯曾是前“甲壳虫”乐队队员保罗·麦卡特尼的妻子,1993年因车祸左腿被截去了15厘米。但斯凭借顽强的毅力,拖着一条假腿跳舞。“当我看到斯在冰上独舞时,被她忘我的表演深深吸引。”琼斯决定向米尔斯的方向努力。
2010年3月的一天,琼斯的朋友告诉她,英国诺丁汉郡选美大赛即将开始,琼斯向组委会寄去了照片,没想到被录用了,她也成了英国第一位参加选美比赛的截肢残疾人。看过琼斯走台的人无不被她的高雅所征服,她喜欢穿着晚礼服和性感的酒吧套装,双手推着轮椅,缓缓走在舞台上。为了顺利完成选美大赛,琼斯参加了所有针对选手的舞蹈培训环节。为了控制轮椅的速度,琼斯反复练习,双手磨出了水泡。为了锻炼双臂的力量,她练习举重,但不能练出肌肉,因为这样会影响身体的美感……就这样,琼斯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闯进了决赛。
台下,琼斯为儿童福利院筹集了1300英镑的善款,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多的。琼斯在台上台下展现了独特的美丽,打动了观众和评委,为此,组委会临时设立慈善小姐奖,并把它颁给了琼斯。她的伤痕和勇敢鼓舞了世界各地的残疾人。“我失去了左腿,但不能说我不再美丽。”
李文超
70岁本科生
北大清华读博
在北大或清华的校园里,人们常常会看到他背着破旧的双肩包,手拎英文报纸,用贵州普通话讨论学术问题,甚至用蹩脚的英文与“老外”大声交谈。
这就是此前被称为“花甲状元”的李文超,70岁。2001年夏天,60岁的他以286分被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破格录取。新生军训,李文超一次没落下,和20来岁的年轻人一起跑3000米。尽管“基础薄弱”,李文超却是班上最勤奋的学生。他从不翘课,几乎每节课都要抢着坐在最前面。每逢周末,别人休息,他泡图书馆。大学毕业时,李文超已经由原来的最后一名上升到全班第19名。他仍然不甘心,想攻读硕士学位,但考了5年都没考上。今年11月初,他决定放弃考研,直接进京“读博”。
李文超在中国地质大学找了间20平方米的地下室,四人合住,房间里飘着久不通风的霉味。一个月退休工资2030元,李文超都用来解决吃住,应付生活。他很少去食堂吃饭,通常只在路边吃一碗素面或者粉条。
每天,李文超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旁听博士生课程。只要有时间,他旁听任何专业的任何课程,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听课时,李文超几乎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的每一句话,有时一节课要记十多页笔记。因为记得最全,每到考试前,他的笔记就成了同学中的“抢手货”。
高中毕业后,李文超曾做了一年代课老师,后来在贵阳铁路分局工务大修段当工人。正因为有文化,3个月后他被调去做文字工作。李文超意识到,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他坚定信念:将学习进行到底。
每当有人夸他一点都不像70岁的老人时,李文超总是哈哈大笑:“读书使我身心轻快,我觉得自己很年轻。”他口头语是:“学习已经成为目的本身。”
王峰
90后“世界记忆王”
2010年12月5日,第19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大赛在广州结束。“90后”湖北小伙王峰以打破4项世界纪录、9486分的成绩脱颖而出,斩获总冠军。
20岁的王峰是武汉大学土地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2009年4月,渴望提高记忆力的王峰报名加入了“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开始接触记忆力训练。协会的第一课就吸引住了他。“怎么记住三十六计?”“我来告诉你方法——第3计是借刀杀人。3很容易对应到耳朵上,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耳朵上挂着一把刀,一甩耳朵,刀出杀人。再看到3,你会不会马上想到‘借刀杀人’?” 王峰藉此闯入了记忆术的圈子。
记忆术,是一个智力游戏。方法是,每个数字或词语都有图形参照物作为代码——00是“望远镜”,15是“鹦鹉”,24是“闹钟”……这些代码储存在记忆库中,不相干的数字,变幻成一组组有逻辑联系的图片,类似于放动画片。
王峰使用的是记忆术中常用的“地点定桩法”。在他的大脑里,有一个储存信息的“货架”,这个“货架”由他最熟悉的室内场景组成,有门、桌子、沙发、茶几等,场景固定不变,可以“上演”不同信息。他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图片,依次“摆放”在固定场景中,加强记忆后,他再提取信息,按顺序播放这些图片。大一下学期,接触“记忆术”才两个月的王峰以576分通过了英语四级。
王峰每天都要接受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记忆力训练,比赛之前更是要加大力度。这个90后不玩网游、不喜欢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他的性格平和、内敛,被记忆协会的人开玩笑说,这是夺冠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花那么大的精力去记忆那些枯燥的数字?王峰说,这是一个有乐趣的、适合他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他“可以和自己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