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达人伍声

爱熬夜,爱晚起,爱上网,爱游戏,爱被别人肯定和夸奖;不爱上课,不爱出门,不爱洗衣服,不爱绕弯子;他是小城里走出来的乖孩子,他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游戏王国里的“9神”,拥有百万“粉丝”的“80后”新偶像…

爱熬夜,爱晚起,爱上网,爱游戏,爱被别人肯定和夸奖;不爱上课,不爱出门,不爱洗衣服,不爱绕弯子;他是小城里走出来的乖孩子,他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游戏王国里的“9神”,拥有百万“粉丝”的“80后”新偶像……他叫伍声。其实,他就是一个24岁的阳光大男孩。

我们选择走近伍声,并不是宣扬电子游戏的魔力。他的道路并不具有可复制性,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绚烂的时代,只要努力坚持自己的兴趣,终将有所收获。

“9神”出世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另一场电子游戏界的“奥运会”也拉开了帷幕——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orld Cyber Games,简称WCG)亚洲冠军杯赛在新加坡举行。作为世界上第二个大规模的电子游戏竞赛,WCG每年的比赛都会吸引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近千名选手,在线观看的人数高达数千万。他们就像WCG主题歌《超越游戏》里所唱的那样:“你我曾相见,就在神奇的电子空间,为激情而战,曾经心对心,现在面对面。”

决赛在中国Ehome战队和黑马新西兰队之间展开,震耳的音乐,尖叫的观众,火药味越来越浓。Ehome队长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有一双纤细修长的手,白净的脸庞上总是带着笑,他叫伍声,浙江大学生物医学系的大三学生。其他4个队员,一个是专科,一个无业,另外两个也没上过什么学。他们曾一起在北京一个网吧旁的老楼里进行了两个月封闭式集训,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决赛场上。

他们的比赛项目是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一款目前最为流行的角色扮演人人对抗的游戏,采用5∶5的团体对战模式,交战双方要努力守卫自己的“远古遗迹”,同时还要摧毁对方的遗迹。这有点类似现实中的战争,为了攻克对方,就需要自己挣钱、选英雄、买武器、构筑防御工事。

比赛一般持续50分钟左右,游戏界有个专业术语叫APM,就是一个选手在1分钟时间内双手操作鼠标和键盘的次数之和,高手一般在150~200次。也就是说在这场比赛中,他们的双手要在键盘和鼠标上点击7500~10000次。最后,Ehome赢了,伍声赢了。

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拿到冠军,中国在Dota游戏界的地位由此奠定。伍声分得了1万多元的冠军奖金。回到学校后,似乎就在一夜间,他在游戏中使用的ID“2009”开始流传,全国各地的Dota迷们亲切地喊他“9哥”。此后一年,伍声又带领队伍站在了另一个全球电竞赛事SMM的总冠军领奖台上,于是,“9哥”就成了“9神”。

回国时,开车去机场接他。伍声掏出冠军奖牌挂在爸爸的脖子上,爸爸没夸奖儿子,只是拿起奖牌在嘴里咬了咬,淡淡地说:“是真的。”看到这一幕,伍声从心底松了一口气,从小就跟暗中较劲的他明白,“老爸终于满意了”。

厂区大院里的启蒙

伍声的童年是在山西永济县的厂区大院里度过的。和母亲都是外来插队的知青,他们上班的电机厂,原是铁道部下属的国有企业,自然也是这个小县城最大的单位。在伍声的记忆里,“小时候厂子里什么都有,看病、上学、买东西都不用出大院”,生活算得上优越。

父亲曾经当过坦克兵,是厂里的技术能手,别人搞不定的机器故障他准能拿下,“小到收音机、自行车,大到汽车,都是他自己修理,甚至还做了一副跳棋,没事儿就拿出来琢磨战术”。

按照伍声的说法,“老爸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苛刻,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人”。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游泳馆,直接把他扔到游泳池里,任由他扑腾,直到呛水快坚持不住,才扔个泳圈下来。父亲“买200块钱的衣服就觉得不自在,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倒是跟伍声有点像,沉浸在游戏世界里的时候,他对外面的世界毫无兴致,甚至连恋爱都没正经谈过。用他的话说,就叫“生活得没血没肉”。

小学一年级,伍声就成为大院里第一个有游戏机的孩子,能玩些坦克大战、魂斗罗之类的游戏。当时花了200多块钱,差不多赶上父亲一个月工资了。伍声解释说,是因为堂哥爱玩游戏,而且学习成绩很好,这终于说动了父母。但他并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他那时候头脑很聪明,但动手能力不强,我们就想给他买个游戏机练练。”

伍声在游戏上的天赋很快显现出来,小伙伴们很快就不是他的对手了。为了躲避父母的管教,他和小伙伴们轮流在阳台上放哨,甚至想出了用湿毛巾给电视机降温的招数。初中时,每天去打会儿游戏成了固定项目。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告诉伍声妈妈:“你儿子还算有数,以前每天去打1个小时,中考的时候20分钟就出来了。”亲友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允许他天天去打游戏呢!”但伍声妈妈说:“儿子没有别的爱好,就这点兴趣,管严了产生逆反心理就更不好了,还不如给他点空间。”当然,最关键的是,伍声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全年级名列前茅,还早早地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现在回头看走过的路,伍声自己也承认,之所以坚持打下来,跟学习成绩好分不开。正是因为成绩好,父母和老师才不会强制看管。

伍声对游戏的痴迷已经超越了一般玩家的消遣。他会买来游戏书籍仔细研究,甚至自习的时候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琢磨战术。“所有游戏最后拼的不是双手,而是大脑和心理素质。”这是他的游戏心得。

高中时,为了购买游戏装备,伍声一度从生活费里挪用了2000多元。很快他发现,这样玩下去比拼的不是个人实力,而是真实的时间和金钱。“以我对游戏的痴迷,如果用网游来证明自己,就真的不能自拔了。”他打算从此远离网游。

有了这段经历,伍声也开始琢磨起游戏的真正价值。“绝大部分人是为了逃避现实,一小部分人只为享受游戏的感官刺激,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在游戏里证明自己。”伍声分析自己应该属于最后一种。

回到现实

2010年夏天,五年制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Dota里的“9神”不得不回归现实,为自己的将来着想。父母期望他能出国学习,但他舍不得自己钟爱的游戏。

这一年,他为自己的战队找到了赞助商——一个来自贵州的食品品牌“老干爹”和网络公司圣光天翼。一个生产辣椒酱的公司干吗要赞助游戏战队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老板的儿子也喜欢这款游戏。

既当领队又当经理的伍声很快就发现,现实的世界远没有游戏中厮杀那么简单。因为赞助费分配问题,队员们开始逐渐有了分歧,队伍走向下坡路。2010年8月8日,在深圳打完一场比赛后,伍声终于宣布退役。

伍声的惨淡收场也反映了目前国内电子竞技的经营现状。尽管早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把电子竞技列为体育项目,但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就下令禁播电子游戏节目。没有电视直播,比赛难登大雅之堂,赞助商难寻,电子竞技的推广举步维艰。而在国外,如韩国由政府支持电子竞技发展,年产值数十亿美元;欧美也鼓励自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诞生了不少世界级的游戏明星。

如今,伍声的身份是国内老牌电子竞技俱乐部WE的Dota项目经理,他的角色开始由游戏玩家向经纪人转变。他关注的更多不再是游戏本身,而是有关创业、成功、金钱和为人处世。他的简陋一居室里,散落在地上的脏衣服中间,是《20几岁如何赚到第一桶金》、《马云谈创业》、《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等励志书。

毕业后这半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拜访一位老板。“他开着名车,穿着名牌,整栋大楼都是他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当时他十分兴奋,就像是一个游戏世界里的“国王”见到了现实世界里的“国王”,惊叹之余满是憧憬。

现在,伍声走在大街上,还没有人能认出他,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个虚拟的“2009”。不过,他的生活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花5元理个发就行,现在为了改善形象,变成了150元,他希望可以通过媒体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曾拿过12个冠军和3个亚军头衔,但那些已成过往,属于他的现实之路才刚刚开始。

王晓威//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10期,本刊有删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