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期的荷包

前一阵广为流传一句话,“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似乎很得人心,一时间,签名档上全是它的身姿。通胀来了,购买力如同一件洗坏的羊毛衫,严重缩水之外,已经很难拿出手。除薪水犹抱琵琶半遮面,

前一阵广为流传一句话,“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似乎很得人心,一时间,签名档上全是它的身姿。通胀来了,购买力如同一件洗坏的羊毛衫,严重缩水之外,已经很难拿出手。除薪水犹抱琵琶半遮面,能涨的都涨了。

怎么办?在官方CPI为4.4%时代,人们瞬间能想到的土办法大概只有一个字:囤。思维再扩散再活跃一点的,也不过是想到了“海囤”。热潮率先由大爷大妈及家庭主妇界掀起,他们手持宣传单整日穿梭于各大超市,眼观四方,心无旁骛;相形之下,小白领们还显得颇为迟钝。一开始,基本都是无感的,葱涨几毛油涨几块,So what?接着,或许有所察觉,但依然情绪稳定——该K的歌还得K,该请的客还得请。痛快去爱,痛快去消费。

而意识到“不能再这么缺心眼二下去了”就是最近的事情。“中产无望,上升遇阻”等类似的观点,都比不过现实里的一通上涨带来的冲击。关起门算完账之后,不管你主观意愿,荷包它的确就是缩水了。

好在大家都是实际派,想通之后,就是各种囤、各种省呗。眼下我的某同事就囤了10把牙刷,有位瓜子爱好者还囤了够嗑一年的瓜子。每天都有人在团购,在下载优惠券,坐在我左边的同事还一度打算带点米到办公室来,嗯,他打算现煮。

所有这些变化里,最让人肃然起敬的,莫过于各种“戒”。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在吃烤串时觉醒的,他见证了一根竹签顶着两片肉是如何从一元升到两元再飙到三块五的演进历史。他最终决定放弃它,反正它也是“垃圾食品”。与之类似的还有,某闺密,因不满商场眼霜价格,又对淘宝价格存疑,最后干脆省掉了这个项目,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安慰,她开始逢人就说,多数黑眼圈是不可能消失的,眼霜根本不应该被发明出来……

柳雪//摘自《第一财经周刊》2010年第44期,

小黑孩/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