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听到职场新人或者实习生抱怨:“我在学校那也是风云人物,年年都拿最高奖学金,联欢晚会都是我一手弄的,现在居然在一个这么不起眼的单位里录入Excel表格!”那是因为你的潜意识里一直误以为,一张
总是听到职场新人或者实习生抱怨:“我在学校那也是风云人物,年年都拿最高奖学金,联欢晚会都是我一手弄的,现在居然在一个这么不起眼的单位里录入Excel表格!”那是因为你的潜意识里一直误以为,一张优秀的就等于名企的通行证。对不起,你错了。
怪才怎么进名校
“你比更”,对于一个不那么好看的大学生来说,这可不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
这句话出自Zinch网站的创始人——一名高中毕业生,他由于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的未尽如人意,想通过其他方式向顶尖的常青藤大学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创建了一个在线的“个人档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爱好、创造发明,比如高中时曾获得犹他州斯特林学者计算机科学和整体大奖——这两个奖项唯一一次授予同一名学生;他还担任过高中运动会代表队的篮球和国际象棋双料队长,并且带领球队第一次拿到了全州冠军;此外,他还兼任校报主编和计算机俱乐部的主席。
在网络创造奇迹的年代,这份档案很快吸引了大批网友,其中包括常青藤大学的招生人员。令人惊喜的是,他用这种方式最终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场券。随后,通过他的网站,更多在上不占优势,却标榜为偏才、怪才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这个网站也被美国各大学校的招生官所认可,它的口号是“你比更”,我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比好看的更重要。
看似不成器的同学
这让我想起了大井川千晶——我大三的室友,来北京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国际交换生。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成天为专业课分数胆战心惊,为无法找到更光鲜的实习机会而忧郁,平时课业论文的一点点差错就能把我纠结好几天。我总是很奇怪:千晶啊千晶,你每天眉飞色舞地参加各种不靠谱的活动,比如帮一个没名气的语言学校免费搭上个人时间翻译网站,跟各种想跟你套近乎的中国学生说话聊天,可你的上三门中文课程没一门上80分。如此这般,你毕业求职还想出什么大花、描什么大彩?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我看来太过普通的女生,在回国之后用自己无比熟练甚至能用京腔调侃逗乐的长处,一举拿下了Dell和HP的海外培训生Offer,还被教育部评为那一年的“日本优秀毕业生”。她在正式工作前还去餐厅打工,要是换了中国的大学生恐怕早就用父母的辛苦钱犒赏自己了。
千晶的大学是丰富而厚重的,她运用自己的特殊点——与中国各色人等“混”了一年所积累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成就了梦想。而我们却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一张成绩单,只为接下来用它去换取另一张Offer。其实我们的大学生活还应该经历很多辛苦,很多创造,以及很多快乐。
你想用成绩换取什么
上大学时,我和我的大多数中国同学一样,以为凭借自己的成绩单和漂亮的简历,就一定会得到一份令人艳羡的好工作。初入职场后遇到一点点困难,便开始觉得愤愤不平,认为上班就是不断升级的明争暗斗,日子就是没完没了的鸡吵鹅叫,这份烂工作实在辜负了我们过去优异的成绩单。
殊不知,那些成绩单并不能代表你的真实能力,它们顶多在你的大学生活里精彩过,然后就幻灭成一张廉价的工资单。可如果你不只有成绩单,还拥有丰富的内心,你的生活就不会这样。
“你比分数更精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实习时的崩溃,除了成绩单,除了名校背景,我什么都没有。我不明白如何与一个陌生人说话,打一个电话都要事先背20分钟的台词。我为此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匮乏。这两年来,那些高高在上的分数我从未提及,我更加在乎一个人的精神、多元、跨界,更加在乎一件事的有趣、特别。当我得知新来的同事曾经游历过80多个国家,朋友的朋友是个三流的建筑师和一流的作家,我会惊呼:这才是真正的牛人,这才是有意思的人。
品源//摘自《大学生》2010年6月上半月刊,周君/图
(字数:1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