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90后”缔造冰上奇迹

她是国家队的“小不点”,也是短道速滑1500米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她性格温柔乖巧,在赛场上却经常以一敌三。2010年2月20日,19岁的中国选手周洋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打

她是国家队的“小不点”,也是短道速滑1500米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她性格温柔乖巧,在上却经常以一敌三。2010年2月20日,19岁的中国选手周洋在第21届温哥华上,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打破了韩国选手的垄断,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2月25日,周洋和队友齐心协力,又拿下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

贫寒家庭的追梦人

1991年6月9日,周洋降生在吉林长春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周继文如愿得到了一个,因为家里困难,怕养不起儿子。周继文和妻子王淑英的腿上都有残疾,没有稳定的工作,夫妻俩靠长期给别人打短工维持生活。至今一家人仍然居住在长春市一栋80年代的老式楼房里,几乎所有的邻居家都换了塑钢窗,他们家还是老式钢窗。正是从这老式钢窗的背后,走出了一位创造奇迹的奥运冠军。

由于出生在羊年,父亲给取名周洋,意在让孩子的未来像海洋一样宽广。8岁时一次小学运动会上,去长春挑人的著名速滑崔顺子看中了赛跑很厉害的周洋,对周继文说:“你家孩子绝对不一般,是块料。”这句话改变了周洋的一生。那年,父亲忍痛花了800元钱为周洋买了第一双单排旱冰鞋,那几乎是家里两个月的收入。

穿上冰鞋几次跌跌撞撞后,周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踩着冰刀飞驰的感觉。下课后去训练,她总是劲头十足,甚至在结束后也不愿脱下冰刀。

和周洋一起“训练”的还有父亲周继文,刚开始学习滑冰时,家里困难没有能力找像样的,父亲就自己带着练。他将橡皮筋拴在树上,用最原始的方法帮助周洋练习力量。不懂滑冰的周继文还总是靠“天赋”先学会各种动作要领,甚至训练方法,回去再照葫芦画瓢教给女儿。

周洋起初练习的大道冰场在室外,吉林的冬天最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多度,周继文看孩子冻得可怜,和教练商量后让孩子改练短道。就这样,周洋开始跟教练哈振峰练习短道速滑。

这一练就是11年,11年里,这个贫寒的家庭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为了女儿,周继文和王淑英含辛茹苦,只要有一分钱都想着给女儿花。母亲下岗后靠给人织毛衣贴补家用,父亲则背着冰糕箱子走街串户叫卖。后来在自己家开了一个彩票投注站,日子才勉强有了保障。60多平米的两间半小屋,彩票投注站就占去了一间,十几年来家中唯一添置的家电是为了看周洋比赛购置的液晶电视。

“父母没有工作,你要练,就坚持!”贫穷的父母为周洋创造了最大程度的物质条件,也给了她最朴实的人生信念。

英雄出少年

从1999年到2004年,周洋一直跟着哈振峰教练练习短道。在教练眼中,腼腆内敛、不善言语的周洋,是那拨小孩里身体素质最好的,而且是最能吃苦的。一次拉练中,周洋的肌肉有些拉伤,教练让她休息,但她愣是在父亲的陪伴下,坚持跑完了全程。

短道速滑以速度取胜,对选手的体力、耐力、爆发力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训练也非常严格和残酷。周洋只顾埋起头一门心思训练,别人问她苦不苦,她总是简单的几个字:苦,但我习惯了。母亲的只言片语也许更能反映出这条路的艰辛:“一次训练回来,我看周洋脚上全是水泡,泪就忍不住往下流,但周洋安慰我,说等磨出茧子就不会有水泡了。”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中国短道速滑在长距离项目上青黄不接,于是吉林省挑选了一批有潜质的小队员,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周洋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进入了省队。短短三年时间,她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很快便入选了国家队。这一年,她才15岁。在同龄人正憧憬着美丽的花季雨季时,周洋却默默地背上行囊,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北京,她很快就要驰骋国际了。

在国家队中,周洋的年龄是最小的,训练却丝毫不含糊。为了储备充沛的体能,她每天都要承受最大运动量的超负荷训练。教练李琰布置任务时,会特意给周洋“吃小灶”,给她加量,对于这些超过别人的负荷训练,她从来都是欣然接受。周洋的好友、中国短道速滑“一姐”王每次提到周洋,都是赞赏:“在我们队,周洋老能练了,怎么练都不累,我跟她是没法比。”

周洋并不是铁人,从练习速滑开始,几乎每天从早7点练到晚7点,她也会有累到想哭的时候。每当坚持不住时,周洋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妈妈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给别人打毛衣,爸爸在凌晨3点骑着摩托车送自己训练的情景。“当运动员哪有不吃苦的,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就是我的动力,坚持下来,才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在教练的精心培养下,出色的天赋、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训练,让周洋在国家队迈入了高手的行列,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锋芒。

2007~2008赛季,初出茅庐的周洋在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夺得女子1000米冠军,继而在美国站问鼎1500米冠军,并以2分16秒729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2008年,周洋夺得世锦赛女子3000米冠军,实现中国的突破。这时的周洋已经成为了短道速滑耀眼夺目的“希望之星”。

2009年对于周洋而言收获颇丰。在国际滑联4站比赛中,周洋一人斩获三金。她被视为继杨扬之后,中国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又一位可与韩国选手抗衡的短道速滑女将,队友和媒体送给了她一个称呼:“韩流终结者”。面对众多赞誉,这个腼腆的姑娘,总是微笑着轻轻地说一句“还好啦”。

冬奥会:在温柔中爆发

也许是质朴的出身,也许是内向的天性,从小到大,周洋给人的印象总是老实腼腆、安静少语。小时候躲猫猫,瘦小的周洋被表哥塞进洗衣机,等到游戏都结束了,表哥早已忘了这事,老实巴交的周洋才从洗衣机里探出头来。

在教练李琰眼中,这个一头黄褐色短发、眉眼细小的女孩,在赛场上却有着超强的霸气和自信:“只要我和周洋说,这个比赛你得拿下,她就毫不迟疑。”正是这种默默的坚持和关键时刻的爆发,让周洋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创造了奇迹。

2010年2月20日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项目,队长王由于犯规止步半决赛,周洋一人代表中国队闯入决赛,所有的压力全部聚集在周洋身上。面对实力超强的其他七名选手,其中有三名都是具备夺金实力的韩国人,她必须孤军奋战。

周洋半决赛的表现并不理想,按照比赛规程,从半决赛打完到决赛枪响,留给周洋调整的时间只有35分钟。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周洋仿佛突然警醒,她开始在心里不停地默念:“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

比赛开始后,周洋在起跑阶段就冲了出去,这时韩国队的三名选手也想聚到前面,企图用群体力量对付她,美国选手鲁特的“捣乱”虽然差点把周洋撞倒,但也干扰了韩国队。碰撞之后,周洋稳了下来,之后她开始全程加速。她滑得很拼命,也很冷静。最后4圈,周洋果断冲刺并将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周洋滑疯了!赛场沸腾了!

最终,周洋以2分16秒993的绝对优势率先冲过终点,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冬奥会纪录,还差点改写了此前由周洋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这一刻,教练哭了,所有队员都哭了。赛场外,远在长春的周洋父母,站在电视机前,艰辛、委屈、激动和幸福的泪水一起涌了出来。整整12年,被执着的女儿支撑着的这对普通夫妇,硬是耗费了几十万元把女儿送上了冬奥会的冠军领奖台。

拿到金牌,周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自从进入国家队开始领工资,周洋就每个月给家里寄钱。“这枚金牌对我意味着很多,我会变得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的妈妈生活得更好。”这样的获奖感言,似乎不像出自一位90后世界冠军之口,它是那么现实、甚至那么私人化;但在观众和网友心中,它又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

“虎口拔牙”,勇夺金牌之后,这位自称“除了训练什么都不会”的90后女孩,或许终于能有一点时间,玩一玩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听一听她最喜欢的林俊杰的歌,或许她还会趴在妈妈腿上撒撒娇,以弥补童年的缺憾。在这之后,19岁的新晋奥运冠军又将整装待发,追逐下一个梦想。

(本刊特约稿)

(字数:3361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