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小噱头

湖南张家界“南天一柱”日前正式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一些网民对此表示悲哀和愤慨,也有网民认为这“崇洋媚外”,中国的自然遗产穿上西装“不伦不类”,“丢掉了中国元素,是拜金主义”。其实,借

湖南“南天一柱”日前正式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一些网民对此表示悲哀和愤慨,也有网民认为这“”,的自然遗产穿上西装“不伦不类”,“丢掉了元素,是”。

其实,借助《阿凡达》的热潮来打响“南天一柱”和的名气只是一种实用促销手段,与“”、“”无关。在搞噱头方面,1999年,张家界的洞就上演了“飞机穿越洞”的好戏;2002年,张家界耗资1.2亿人民币建起了一个垂直高度达326米的大型观光电梯,取名“天梯”,只需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升山顶。通过这些宣传,张家界在中国乃至亚洲颇有名气,但对许多消费能力较高的西方游客而言,中国的旅游城市其实只有北京、上海、西安和桂林,张家界仍不入围。要吸引他们,张家界需要一股外来的推动力,而《阿凡达》的上映来得正是时候。

而且“南天一柱”也不是乱点鸳鸯,随意把自己与《阿凡达》扯上关系。好莱坞摄影师汉森2008年12月在张家界进行了为期4天的外景拍摄,大量风景图片后来成为《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其中“南天一柱”图片就成为“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另一方面,“南天一柱”本身的取名时间并不长,之前的名气也不够大,风靡全世界的《阿凡达》实属“南天一柱”和张家界旅游发展的一次契机,应该好好把握。

现实是残酷的,若“南天一柱”不更名,就不会激起一些网民的情绪,但我相信,早晚会在中国的众多景点中销声匿迹,周围老百姓的生计也不会得到改善,很多人也永远不会知道《阿凡达》里的美景原来出自张家界。

因被知名影视作品带热而更名的地方其实不少。2007年,因《芙蓉镇》而出名的湘西王村镇为了旅游发展而更名为芙蓉镇;被《魔戒》捧热的新西兰为了配合观众对剧情的执著,把电影场景凯托可公园更名为电影中的Rivendell;位于伦敦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场景国王十字车站则根据电影创造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景点。

既然其他地方能够有效借助影视热潮来成功推销自己,“南天一柱”为何不能仿效?总不能永远与西方事物沾上边就定格为“”、“”吧。

近年来,中国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日趋强大,但一些国人的思维固步自封,仍持有过于激进和泛滥的小国民族主义。与其视更名为“崇洋媚外”和“拜金主义”,感到“悲哀”和“愤慨”,不如视它为洋为中用、务实主义而感到骄傲和兴奋。

贾璇//摘自2010年1月28日《联合早报》/

(字数:1072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