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Kindle到苹果iPad和中国的汉王“电纸书”,电子书阅读器一路高歌猛进,电子阅读的全盛时代,似乎在无限迫近。有人称,2010年或许会成为“电子书元年”。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电子书的诞生成就了一项
从Kindle到苹果iPad和的“电纸书”,阅读器一路高歌猛进,电子阅读的全盛时代,似乎在无限迫近。有人称,2010年或许会成为“元年”。
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电子书的诞生成就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这是蔡伦发明造纸术2000年以来、毕发明活字印刷术1000年以来、约翰·古腾堡用现代活字印刷术批量印刷《圣经》500年以来的一个伟大变革。这一变革或将改变人类数千年来文明承载和传播的方式,并持久、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掌上烽烟四起
曾写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悬疑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去年决定将他的最新作品放到新推出的Kindle2里,以电子书的形式推向市场,并且——不发行传统纸本!
Kindle是全球首款支持无线下载图书的电子书阅读器。2007年11月,Kindle刚推出时,前景曾一片茫然,在一个彩屏横行无忌的时代,要走回去做黑白屏,这听起来多少让人匪夷所思。然而,从一开始就努力不把Kindle看作一款数码产品:“那是一本真正的书,赋予使用者最真实的阅读质感,让人们忘记自己盯着的只是一块6英寸屏幕。”
事实证明,Kindle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成为亚马逊最畅销的产品。更重要的一点在于,Kindle还带动了整个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了电子书领域。
中国的电子书市场也不甘寂寞,2008年,推出首款名为“电纸书”的电子书阅读器,9月,神七火箭上太空时,航天员就拿着一款“汉王电纸书”向13亿人民展示高科技。在汉王一骑绝尘的后面,是制造厂商、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不同角色的同台竞技:中国移动、方正集团、中文在线、中国出版集团等纷纷介入,甚至深圳从事电子书阅读器制造的山寨厂已有数十家。
有人认为2010年电子书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将成为电子书元年。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电子书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并在2015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书市场。
阅读新趋势——读屏不读书
一般所说的电子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电子图书,即将传统印刷书籍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使用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二是指专门用于阅读电子书的电子书阅读器。
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诞生于1987年,第一款手持式电子书阅读器诞生于1998年。从技术上来说,电子书并不是新品。但直到电子墨水的诞生,才让电子书有了风靡全球的可能。
E-ink即电子墨水,它的诞生对电子书来说,是一种真正的革命性的显示方式。以往可以看电子书的数码产品,包括PDA、手机、iPhone等,使用的都是液晶屏,带有背光,看久了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甚至有损视力。E-ink没有背光,却能显示出白底黑字的效果,因为它依靠屏幕上的粒子排列,来反射自然光。这在原理上与传统印刷品一样,当然也就不会伤害眼睛,甚至在阳光直射下也能阅读。
Kindle之所以畅销,正在于其使用了E-ink技术。虽然Kindle还没有正式在中国销售,但已经有发烧友用自己的办法搞到了,最初使用的感觉让他们惊喜——“我经常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拿的就是一本真实的书,还会下意识地去翻页。”
汉王电子书阅读器使用的也是E-ink技术,为了强调这种与众不同的显示方式,汉王将这种阅读器命名为“电纸书”,意谓它将为读者带来图书般的质感和阅读体验。
刚刚诞生的iPad则走的更远,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子书,还能够提供彩屏和游戏,因而它的出现既让粉丝们激动,也让对手如临大敌。强中更有强中手,日前,全球生产“电子墨水”显示屏的巨头台湾元太公司透露,将推出令市场惊艳的新产品——柔性、彩色及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显示屏,据说这种柔性电子书可弯曲成U字形,却不会对显示文字产生任何影响。
技术上的每一次革新,带来的将是阅读方式的变革。手持电子书,再也不必正襟危坐,你可以在公车上、床上,甚至马桶上,随时随地实现“无缝阅读”。
相比技术,人们更关心电子书能提供的内容——2009年,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终端供应商;索尼在美国准备了1万册图书内容;方正展示了在中国数字图书及报纸方面雄厚的资源,中国80%以上的出版社用他们的平台出版发行数字图书⋯⋯
读屏不读书的阅读新时代,已不知不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据显示,英国2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30%的人阅读电子书,根据中国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读过电子书的网民超过九成,20岁到30岁之间的网民是阅读电子书最活跃的群体。无纸化阅读正在成为全球趋势。
书会消失吗
电子阅读对教育、出版、传媒等行业未来的影响,实在是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不远的未来,学生们可以拎着时髦、超薄的电子书阅读器去上学,不必再理会沉重的书包。他们可以花纸质教材的30%或者更低的价格,购买教材电子版一学期的使用权,到期后拷贝会自动删除。在电子书中,可以嵌入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动功能和自我测验。
事实上,亚马逊已经联手美国三家出版社推出了电子版教科书,还专门开发了适合教科书的新一代Kindle阅读器。
电子书甚至被称作传统媒体的救星。人们可以订阅各种报纸,然后无线接收到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上,也许以后许许多多的报纸都得靠电子书活着。
到那时,纸质书会消失吗?
“不会。”这是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的答案:“将会有无数的中国人使用电子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阅读。”
这并不是侯小强一个人的看法。很多传媒人士都认为,传统的阅读记忆和习惯不可能完全改变,更何况现在的电子书阅读器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算真的有一天,人手一本电子书,也不必悲观纸质书的未来。有人认为,那时,纸质书的出版门槛将大大抬高,只有那些真正经典、设计精美的书才有资格成为纸质书,纸质书将成为一种表达生活品位的奢侈品,如同MP3时代的黑胶唱片。
掌上阅读的未来图景
尽管目前的电子书阅读器在技术上日新月异,内容也不断充实,却也有人并不买账。
朱怡是一名狂热的数码爱好者,他表示,基本上他不太可能购买这种功能单一的电子书阅读器,在他心目中,一款理想的电子书阅读器应该是Kindle、iPad和手机的“三位一体”。它的屏幕是彩色的,但视觉效果跟印刷品一样,看久了也不伤眼;它可以插上数码相机的存储卡,浏览刚刚拍摄的照片;它还可以随时用来打电话,无线上网。
王佩在使用Kindle一年之后,对于未来的电子书也有了一些更新的想法。“我喜欢随手乱翻书,双手一掀就是随意的一页。但这种感觉在现在的电子书上还找不到。”王佩说,他理想中的电子书,最好可以随时打开其中一页,然后用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无缝地翻页。
当然,这些设想并非不可实现。技术进步之快,迅速将一些概念变为现实。不久后出现的电子书,可能比人们现在想象到的还要出色。
美国《时代》周刊如此描绘了拥有电子书的未来一天:
一对夫妻周末早晨起床,妻子坐在沙发上点了一下电子书,最新的报纸立刻出现;想看重要新闻,再点一下字体立刻放大。累了,摆在桌上,它还会自动读报。而坐在一旁的丈夫读着小说,戴上耳机,小说里描写的悠扬乐曲立刻传进耳朵。
接着,丈夫看到文章里描述到的国家或地区,点一下,地图与历史简介立刻透过网络跃然“纸”上。
午饭后,丈夫出门经过书店,看见架上几本艺术类书籍,用电子书对着书背条形码“刷”几下,一分钟不到,全部内容就下载到电子书里。
最后,两人决定坐火车到郊外散心,车厢内丈夫顺手拿笔在电子书上处理公事;快到目的地时,电子书还会贴心传来附近好吃好玩的旅游信息。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美好生活将变成现实,那才是真正的电子书的全盛时代。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
何佳/图
(字数:3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