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生活

“不持有生活”是日本作家金子由纪子提出来的一种新生活方式,主张以不持有的生活之道来享受一种简朴、美好、有品质的生活。“不持有”清单如下: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不留恋的物品,不持有;无

“不持有生活”是日本作家金子由纪子提出来的一种新生活方式,主张以不持有的生活之道来享受一种简朴、美好、有品质的生活。“不持有”如下: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不持有;

不留恋的,不持有;

无法回归自然或转让给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

比起“因为便宜大量购买”,选择“虽然贵但很”的物品,并慎重使用;

买物品时,以要使用10年以上为前提;

减少购买需拆封或只需要微波烹调的食物。

由上面的你应该可以看出,“不持有生活”并不是倡导“一无所有”,更不是强调“保持贫穷”,而是在相对丰富的条件下保持选择的权利,只选择真正需要的、的、能够持续使用的有品位的。

早在2004年,美国女作家茱迪·黎凡就用自己的生活做了一场实验,她试图一整年只买必需的物品,凡是不很需要的一律不买。于是,她暂别一向习以为惯的影碟、精油香皂和抽取式卫生纸,展开了一场挑战消费文化的激进的自我剥夺实验。经受了这一年的考验后,她出版了著作《可不可以一年都不买?》,希望更多的人来考虑过一种物欲更少的生活。茱迪·黎凡只是强调抵制欲望,“不持有生活”的内涵却要丰富很多,减少欲望的侵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观念还包括环保、品位、实用。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不持有生活的“七大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1.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

2.不买。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让物品登堂入室的门槛变高,这样家中就只会出现真正喜欢、真正必要的东西。

3.不储存。囤积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

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不再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通通丢掉。可以用美观的袋子,作为垃圾分类的容器,让丢弃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

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美容面膜,家里有蜂蜜、珍珠粉、牛奶、香蕉,可以自己调制,那就不要买。

6.借用。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避免压迫居住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

7.没有也无所谓。购物前,务必自问:这个真的是必要的吗?也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

不用担心这样显得太小气,“不持有生活”的概念传入国内以后,马上有了一大批青年拥趸,已经成了时下最in的生活方式。下次商场疯狂打折的时候,就不要因为便宜购回一堆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穿的衣物了。有一天,你打开衣柜,发现里面的衣服不多,但是件件都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且品位卓绝,那种成就感一定棒极了。

如果你现在在家,不妨进行一个大搜查,把经久不用的东西整理,然后丢弃,或者捐给需要的人,然后看一看清爽的家,是不是从心里觉得轻松爽净?

“不持有生活”倡导健康、环保、简约的生活方式,可以帮我们从物质奴役的魔掌下解脱,清扫内心的欲望,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让心灵自由地呼吸。

刘晓//摘自2010年2月1日《环球》,杜虹/图

(字数:1465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