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角色读懂中国

他们,虽然只在银幕和荧屏上出现,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他们的故事纯属虚构,却屡有雷同。这些电影电视中流行的人物形象,其实都是人间百态的缩影。藤井树 《情书》日本小清新风格的滥觞少年藤井树穿着

他们,虽然只在银幕和荧屏上出现,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他们的故事纯属虚构,却屡有雷同。

这些电影电视中流行的人物形象,其实都是人间百态的缩影。

藤井树 《情书》

日本小清新风格的滥觞

少年藤井树穿着制服靠在图书馆的窗边,低着头读一本书,微风吹过白色的窗帘……

当这一幕出现在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立即秒杀万千少女芳心。被称为“日本最后一个美少年”的柏原崇(图1)当年只有17岁,他所饰演的孤僻少年藤井树仅凭俊美的脸庞和忧郁的气质,就铸造了一代人的青春纪念。

小清新们还学会了一个句式: “×××,你好吗?”

尔康 《还珠格格》

青少年粉丝现象的高潮

人们从没有丧失过调侃尔康(图2)的热情,虽然他只是《还珠格格》中的一个配角。

1998年,《还珠格格》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剧迄今难以逾越的传奇。其实《还珠格格》真正成全的是“”赵薇。赵薇凭借此剧被认为是内地第一个流行文化偶像,在2005年“超女”之前,一直未被超越。而尔康的强大之处在于他足够与时俱进:从“鼻孔教主”到“尔康体”,从PS图到吐槽PV,尔康躺着也中枪。人们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想到调侃尔康:“尔康,你肿么了?”“尔康,你鸭梨大么?”在不追捧明星的年代,偶像会幻灭,但尔康常青。

至尊宝 《大话西游》

网络恶搞和无厘头登上前台

《大话西游》系列电影的风靡,是中国内地在世纪之交一个重要的流行文化现象。它的影响力,完全不在于作为一部电影所取得的成就,而在于它在大学生中的流传,把“无厘头”变成常态,“网络文化”走上前台。在当年的网络文化中,至尊宝(图3,周星驰饰)和《大话西游》成为了主流中的主流。“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砸到花花草草”、“only you”等等,无论是词语、句子还是歌曲都成为红极一时的流行语。

F4 《流星花园》

花样美男成偶像剧标配

四个身高180cm的帅哥齐齐现身,用尽各种手段扮酷耍帅,演技一点都不重要,F4卖的就是个“色相”(图4)。

2001年《流星花园》的播出,以一炮走红的“花样美男”开启了一个男色审美时代。F4深谙超市大卖场营销学,四个人,四种款,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一招很有效,不仅催生了本土粉丝团和后援会,还笼络了大批日韩和东南亚歌迷。此后两岸三地的偶像和偶像组合路线,无一例外在复制这段成功经验,从可米小子、5566到飞轮海和棒棒堂,男子团体不怕人多,买一送一,买二送双。

Neo 《黑客帝国》

美式大片的集大成

我们都知道美式大片什么样,但《黑客帝国》出现时我们还是吃了一惊(图5)。它创造出一种电影风格,更将暴力美学推广为主流商业文化,同时也创造了“子弹时间”这种视觉手法,以至于“黑客风格”成为流行。它一扫科幻片的小众气质,把计算机、数学等科学理论,运用在各种故事情节当中。

从1998年中国第一部引进大片《泰坦尼克号》,我们就开始接受美式大片,它们不仅仅是爆米花,有的蕴涵着极为深邃的思想,像《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电影把哲学与美学做到了极致。

大长今《大长今》

韩剧风潮席卷大陆

“长今热”来势汹汹,一度大街小巷每天都回响着那首“呜啦啦,呜啦啦”的主题歌。

电视台为《大长今》打出了“青春励志片”的旗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从小失去父母,没有显赫的背景,一心努力要成为御膳房最高尚宫娘娘,却惨遭理想的破灭,但她说:“不管是谁,都不能叫我放弃,我绝不放弃。”在宫廷的黑暗和争斗中,大长今依靠智慧,最终成为皇帝册封的医官(图6)。

从《冬季恋歌》到《蓝色生死恋》和《浪漫满屋》,“韩流”风潮席卷中国已经不是两三天,但《大长今》堪称最高潮,中国从此开始“全民韩剧”。

许三多 《士兵突击》

80后正式进入主流文化

他是和平时期的士兵(图7),“许三多”精神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思考,可以说“许三多”就是中国的“阿甘”。虽说许三多不是现实的样本,却是精神的典范,他永远不抱怨生活,永远对世界充满信心。

“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正是踏入主流的80后和即将踏入主流的90后所缺乏的信念。

如果说“许三多”代表着现实社会的精神饥渴,那么,《奋斗》中的陆涛则是80后的现实社会真实写照。他们怀抱梦想,充满激情,憧憬未来,想把书本上的一切美好描绘在自己的事业上,哪怕结局不是传统的完美大结局。这也正是80后的写照。

海藻 《蜗居》

阶层板结的现实写照

她是一个新生的80后典型形象(图8),满脑子幻想,单纯如纸,但残酷的现实让她的梦变得支离破碎,即使遇到帅气漂亮的小贝也无法改变她在现实中的无奈处境。为了物欲,她义无反顾地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三”。

郭海藻是一个悲剧人物,充满了争议,海藻这个人物的态度间接地反映出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于是大家会思考:如果不是房价、现实的压力,所有的一切还会这样吗?

Sheldon《生活大爆炸》

宅男的时尚美学

Bazinga!这句话完全没有任何含义,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发音而已,但Sheldon(图9)喜欢在整人的时候说这句话,然后它就变成了流行语,宅男文化翻身做主。这就是《生活大爆炸》的魅力。

谁说宅男不酷?谁说极客不可爱?谁说宅男不时尚?这部美剧用四位各具性格的科学家和一个女招待,向我们展示了诸多在理性思维中纠缠的感性故事。

如何做一个极客?如果你不能在智商上解决问题,那么你至少可以学学他们的打扮:黑框眼镜、针织开衫、休闲皮鞋、苏格兰格子、手肘有补丁的呢料西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计其数的主题T恤。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系列

青少年文化的成长指南

十年来,J.K.罗琳通过《哈利·波特》把一个奇幻故事变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又把这个文化现象变成了商业帝国。

严格地讲,哈利·波特(图10)和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本青春小说——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它们吸引到的是高中生的原因。过去的青少年文化之所以被视为亚文化,是因为他们缺乏购买力,而现在则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的消费文化主流正是高中生所代表的青少年,他们拥有过去的年轻人不可能拥有的强大购买力,而且他们还有着巨大的热情。想想我们的过去,高中时你买得起什么?现在他们人手一部iPhone。

这就是时代的潮流,你买得起,我就卖得出,你喜欢什么元素,我就提供什么元素。

郑正//摘自2011年8月15日《新周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