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平素里是个文质彬彬的人,那天却不顾超载信号的提示,疯狂地冲进电梯,口中还念念有词:晚了,晚了,接局长来不及了。见旁人诧异,同事解释说:就是我儿子啊,上下学专车接送,可不是局长待遇吗。儿
我的平素里是个文质彬彬的人,那天却不顾超载信号的提示,疯狂地冲进电梯,口中还念念有词:晚了,晚了,接来不及了。
见旁人诧异,解释说:就是我儿子啊,上下学专车接送,可不是待遇吗。
儿子几年级啊?有人问。
六年级……话音未落,电梯门开,人已经冲出老远。
有位年轻母亲在网上发个帖子,提议不要接送,反响热烈,赞同者反对者几乎都有成篇的理由与无奈。路远、重、交通状况复杂……
纵观如今的城市生活,接送上下学的大军,已经浩浩荡荡,大势所趋。曾有的那些风景,如此遥远: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清早背个小,唱着歌儿上学堂。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早起背个双肩包,一路吃着烧饼油条,走人行道。穿马路时,跟着叔叔阿姨走斑马线,妈妈交代的。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
坐在自行车后座,送到公交车站。挤公交车上学,有时还得转乘,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孩子。
三年级了,让女儿独自坐公交车,悄悄跟在后面,如是几天,看女儿够老练,才放她单飞。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做法。
工作太忙,请个保姆接送。到了三年级,那男孩觉得很没面子,让同学作掩护,甩掉保姆,仿佛冲破牢笼,玩到天黑不回家,急得要报警。那是几年前,我同事儿子的行事。
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轿车排成阵,有学校的路段就有严重拥堵。谁的开宝马,谁的开奥迪,班上孩子都知道。这是当下。
也许是出于无奈,但后果比想象的严重。一位中学老师对我说:你相信吗?我校一个男生,1米80的个子,居然自己回不了家。
一休//摘自2010年1月15日《羊城晚报》,
黎青/图
(字数:771 )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