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源顺着社会网络分布,因此拥有社会网络,往往容易得到社会帮助。大部分人就算大学毕业,社会关系也仅限于亲友、同学,校园以外的朋友圈小得可怜,获得社会职业与机会的时候也存在局限性。有人因为社交技巧不熟练而有社交恐惧,下面一些发展陌生社会关系的提示也许有所帮助。
进入社会活动场合:去听讲座、会议,做各类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实习,做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乃至旅游。适当把周末与假期放在校外活动上,进入非校园社会活动圈。
准备好名片:写上你的学校、系科,以及其他校园头衔。有了名片就有了获得对方联系方式的理由,你可以有礼貌而尊敬地告诉对方,你非常欣赏他/她,希望交换一张名片。即使对方没有,也可以要求对方留下联系方式。得到名片或者其他联系方法后要主动给人发邮件或者短信。
不要只交往高高在上者:他们有太多的推崇者,所以交往价值反而低。来自普通职业的社会朋友—记者、个体户、设计师、文秘、会计、咨询顾问都非常有价值,而且他们更容易交往,不会因为太多人追逐而轻视别人。
社交中的平和心态:你不比社会上的人强,也不比他们差,你总有一些只在校园里才有的新消息与趣事。当你开朗热情地与人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那种青春纯真的校园气息,信息差异决定了你也有自己的价值。
得体而热情地表达交往意愿:致信别人时,尽量找到别人可以欣赏之处,不要太肉麻也不要太干巴巴;也可以适当提点问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太有攻击性;还可以找点关联性,比如你研究过别人的公司或者他写的文章;也可以提示点相似性,比如同乡或者同学科。
保持正面的第一印象:穿着干净整齐,仪表热情有礼。人们对于陌生人总是怀有戒意,正面形象会让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意愿,所以有时间的时候研究一下自己的形象,用心而不是用钱,留意而不是随意。
建立交往比得到帮助重要:陌生人没有帮助你的义务,熟人则不同。学会用分享信息、生活感受等方式赢得对方与自己轻松对话的机会,将来交往到了一定程度再深入讨论其他话题。
送出代表你心意的小礼物:没必要送贵重礼物,但是手写卡片、你喜欢的一本书、手工做的小东西,收到礼物的人多少会被触动,那是你未来交往的心理代偿空间。
避免愚蠢的问题:大而无当或者明显不着边际的问题,比如“我要不要创业”、“我怎么知道自己的爱好”等等,不要直接问,而是表述自己常常为这类问题所苦恼,但又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思考。与陌生人对话的时候,可以从你的故事、事件切入,尽量在一开始就以自己的一些想法作为交流基础。
思考与营造有价值的话题:在旅行、历史地理、时尚、艺术、文学等领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双方共同有兴趣的点上进行交流,在别人得意而你不擅长的领域表现出兴趣。话题将使社交关系得以维持、深化。
延伸社会关系:已有的朋友构成了社会信用的基础,在获得一定的校园外社会关系后,可以适当地把朋友的朋友发展为朋友,提升社会交往的规模。
注意社交忌讳:不要过多索取或者接受实际而重大的帮助;不要索取钱物;不要在初识的时候就一对一见面或者结伴旅行;不要过多关心别人私生活;不要接受贵重的礼品;不赞同别人意见时可以明确保留意见,但不需要尖锐交锋。
(何嘉摘自《新周刊》
2010年第4期)
(作者:袁 岳)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