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感
□文/陈大超
在英国,只要你活到了100岁,你就会收到来自女王的生日贺电;如果活到了105岁呢,从这一年起,你每年都会收到以女王名义发来的生日贺卡。按说,能够连续多年收到来自女王的生日贺卡,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了,但是一位名叫凯瑟琳·马斯特斯的英国老寿星却认为,女王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她还特意写信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她连续5年收到的贺卡上,女王的照片都是一个样子的。她的意思是,哪怕你是女王,你也得通过不断变换自己的照片,让我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新鲜感。
人与人打交道,就是要彼此提供新鲜感的—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身份、级别、地位胜过对方,自己就可以一成不变,就可以千篇一律,就可以在为对方创造新鲜感上不用心、不尽力。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正因为本质上是平等的,你就得用不断创造出的新鲜感来尊重对方。
没有新鲜感的尊重,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尊重,形式上的尊重说到底只是一个空壳,它的里面,没有心的存在。也就是说,真正的尊重,一定是包含着真爱与真心的。而真爱与真心,往往就是可以给对方带去值得仔细品味和反复回味的新鲜感。新鲜感,往往就是真爱的载体,真心的载体。
既然你要对我表示尊重,你就得用你的真心与真爱来待我。表现在那位英国老寿星身上的对新鲜感的渴求,和在做人上的认真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老寿星,她一点也不老,她那颗跳动了109年的心依然年轻!
(雷茜摘自2009年6月24日
《陕西农村报》)
被顺序迷惑
□文/北岸
有个实验说,让一群受测者观看学生解答30道难题的录像带,其中A生的回答一开始是既迅速又正确,但后来却越错越多;B生起先一再碰壁出错,但后来则越答越顺。最后,两人答对的总题数都是15题(录像带并未显示这个统计数字),但大部分的受测者却认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较有能力,而且还误以为A答对的总题数要比B多。
另一个实验更有趣: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
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先好后坏不仅比先坏后好给人较佳的整体印象,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先好就是真的好。这是所谓的“先入为主效应”,最先呈现的东西会让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盖过后来出现的相反信息。
“名实未亏,喜怒为用”,庄子想借猴子“朝三暮四”的寓言告诉我们顺序的虚幻性,可惜的是多数人还是跟猴子一样被顺序所迷惑。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不想让人对你的能力和为人作出错误的判断,那你就不必太谦虚,也不必担心无以为继,而应该在一开始时,就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王一摘自2009年6月29日《辽沈晚报》)
人生的大餐
■编译/洪叶
年轻人准备拜一位著名的禅师为师。拜师之前,他想先确认能从禅师那里学到什么。
“你能告诉我人活着是为什么吗?”
“不能。”
“至少你能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吧?”
“不能。”
“那你能给我指出,生与死的本质区别吗?”
“不能。”
年轻人不屑地离开了。所有的门徒都对禅师的表现非常失望。禅师看着众徒弟,轻轻一笑说:“如果你从未体验过,你怎么能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我希望你们能亲自品尝这道人生大餐,而不只是去猜测它的味道!”
(付水中摘自2009年7月3日
《讽刺与幽默》)
(作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