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霍跟随他的资助者进入城市,这个第一次走出印第安原始部落的小伙子,对沿途见闻保持着足够的兴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火车站,他看见墙上贴着一条醒目的标语“请勿随地吐痰”,可他分明看见了地上的斑斑痰迹。
他被资助者带进家里,那是一座温馨考究的房子,他想,这里一定贴有许多“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但是没有,客厅里没有,厨房里没有,安排他住下的卧室里也没有,他又仔细查看了每一寸地毯,地毯一尘不染,更别说什么痰迹了。
他很迷惑,一个贴着“请勿随地吐痰”的地方,痰迹随处可见;一个根本没有警示语的地方,却干净整洁。
后来,纳瓦霍被留在奥克兰读书,勤学善思的他最终把这个迷惑看作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是啊,对于自己的家,爱护之心完全出于自觉,这不是道德的力量吗?
我还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潦倒作家的隔壁忽然住进来两个姑娘,是临时借住一晚的打工妹,但作家眼见她们开开心心地忙碌,把一个原本杂乱无序的房间打理得井井有条,就忍不住问两人是否改了主意长住,两个姑娘笑着说:不是啊,我们明早就走,但即便这样,这里也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家,家不应该是清爽整洁的吗?
我还听说过德国人的认真,他们在街上铺地砖,双膝跪地,一点点一块块地小心垫好、对准、铺瓷实,累得满头大汗,在街上铺地砖,他们看作和在家里铺地砖一样。但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呢?
走在街上,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许多标语,“城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这样的话,差不多人人都能倒背如流。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家”,我们做得怎么样呢?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纳瓦霍、两个打工妹和跪在街上的德国人,也许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欧泉摘自《郑州晚报》)
(作者:约 翰)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