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年仅26岁的哈雷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之中,他废寝忘食地重新演算开普勒关于行星运行轨道的烦琐计算。与此同时,他还十分注重用观测星空的实际资料来补充开普勒定律,使该定律更加完善和易于证明。在每日辛勤的观测中,他还在不断地思索着新的课题:彗星是否也像太阳系的行星一样受太阳的吸引,围绕着太阳转动?彗星轨道和地球一样也是椭圆形的。在他长年的观测中看出,彗星似乎不是一闪而过永远离开地球而去,不再会被人看到,而是离开地球若干年后它还要重访地球。
哈雷向牛顿讲了自己思考的课题,牛顿被哈雷的科学热情和丰富的想象深深地感动了。他鼓励哈雷:大胆的设想必须要有坚实的实验研究作基础。要研究彗星的运行轨道,首先要搜集历代天文学者观测彗星的资料;其次,要耐心地观测天空中的彗星,记录下它们运行的位置,编制星图;然后,再将计算椭圆轨道的数学方法与实际核对计算。
哈雷应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遵循牛顿谆谆指引的研究方法,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在1704年编成一张彗星年表。并预言说:一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再次返回地球上空。哈雷本人虽然没有看到这颗彗星的回归,但后来的天文学家看到了,并且证实了哈雷的贡献。
哈雷的成功,离不开牛顿的指导。一个人的成才,与老师的教育及指导有着重大关系。真正的学习都是从老师那里开始的,因为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方法,而且会给我们指导工作和学习的崭新途径并带给我们各种启迪。
(作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