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任期间,曾为一名女孩的入学问题,亲自向牛津大学求情。
这名女孩出生于苏格兰边远地区一个教育落后的郡,中学毕业考试成绩全部是A,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然而,在她参加面试时,教授们却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故而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
女孩家乡的政府部门对此事极为重视,专程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教育大臣认为,如果女孩能进入牛津深造,不仅对于落后地区的教育是个激励,对于英国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欣然应允,找到牛津大学的有关部门,希望给予女孩破格录取。出乎意料的是,牛津方面以不容置疑的态度予以拒绝。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副首相再次出马,同样被婉言拒绝了。万般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首相布莱尔出面疏通。布莱尔得知情况,亲自给牛津大学打电话过问此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说服校方改变原先决定。没过多久,牛津大学发表声明:“首相的建议虽然出于对落后地区学生的关怀,但我们仍不能接受,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
布莱尔觉得很没有面子,满腹牢骚,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有人提到牛津大学时,他顺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牛津大学就像“牛筋”一样,太倔强、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不料,此话传到牛津师生的耳朵里,引起极大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提出严重抗议。
从这件事中,牛津大学向人们展示了它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软硬件的支撑外,必须要有像“牛筋”一样对制度的坚持。
(许小龙摘自《辽宁青年》
2008年9月A版)
(作者:朱 晖)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