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井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子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子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手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子人启事,女孩子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子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寻母,速归。
(陈影摘自《恋爱·婚姻·家庭》2001年第10期)
(作者:文 摘)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