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直是属于男人的领域,这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定论。就连身为女性的作家池莉也在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女人一般是不能干男人所干的事情的。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做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了。”
这些话听起来虽然觉得对女性有些不公平,可似乎也有些道理,代表了很多人的心理。然而,一个女孩的出现,却让人完全改变了这种看法。
这个女孩,就是——酷口相声演员贾玲!
在2010年春晚,贾玲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新星。尽管是在零点后出场,作品被压缩,但这位春晚舞台上第一位女相声演员仍然获得了热烈的追捧。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和搭档创作的相声获得了青年人的喜爱,为相声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把这种相声命名为——酷口相声。
他们的《大话捧逗》一举拿下了2010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三等奖。
“喜欢我们的观众,你让我们更有信心往前冲;谢谢不喜欢我们的观众,你让我们不得不往前冲,好让你们喜欢我们。”贾玲在元宵晚会领奖时的一番获奖感言,让人们体会到这个年轻相声演员骨子里那种倔强和执著。
其实,相声并不是贾玲最初的梦想,她考中戏考了两年。第一年没通过,第二年为了保险起见,她报了两个专业,一个表演,一个相声。没想到两个专业都考上了,由于那时自己还没手机,学校把电话直接打到家里,让贾玲妈妈帮女儿选一个专业,结果贾玲妈妈把“相声表演”理解成了“喜剧表演”,觉得女儿平时说话特逗、挺有喜感的,便帮贾玲选了“相声班”。后来贾玲还在姐姐的带领下,哭丧着脸到学校改专业,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将错就错”学起了相声。
歪打正着进了相声班,冯巩是贾玲的班主任。
女孩学说相声,当时贾玲也觉得挺没面子的,在同学面前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的专业。家里人也认为她有个学历就行,然后去干别的工作。临近毕业,贾玲的姐姐曾打电话让贾玲回老家做公务员,一直很看好贾玲的冯巩一听急了,接过电话说:“你妹妹是好苗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在北京,出不来我管着!”就是这句话,让贾玲过上了“北漂”生活,冯巩也就成了她的师傅。
贾玲很感谢师傅冯巩,除了教她新的相声理念外,是他的帮助才支撑她能够留在这个圈子里。刚毕业的时候,她租的是一个十平方米不到的地下室。她讲到:“有一次和师傅去演出,我忘带演出服了。师傅他们和我一起去家里拿,第一次看到我租的地下室,出来后,师傅就对我说:‘我不保证别的,但至少要让你把这一年的房租钱挣到。’后来,师傅就领着我到处表演,真的解决了我的生活问题。”
女孩说相声最大的难度是很难确立自己的身份,既要保持女孩的优美,又要发扬相声的幽默。在男人插科打诨的世界里,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中戏从2001年至今只招收过两届相声表演班,当初贾玲班上有十个女同学,现在其他人都转行了,只剩她一个。都说相声圈里的女人就像错进了男人澡堂,当与人初次见面,介绍她是说相声的,别人看她的目光都很怪异。可即使是这么委屈,贾玲还是坚持了下来。
相声给女孩的发展空间很小,这让贾玲很沮丧。本来一直捧哏,很少出彩,但有一次她无意识的一个动作突然逗得满场观众哄堂大笑,场面十分火暴。那次经历让她获得了一种惊喜:原来相声还可以这么说!后来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酷口相声”的表演风格。贾玲认为,相声要发展,就要结合时代,与时代同步。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多元化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也在不断提高,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也需要革命性的思维,让相声表演的手段更加丰富,让舞台表现的空间更加拓展。酷口相声的提出和出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贾玲说:“我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相声。它与电视剧、电影、话剧不同,我用肢体、语言、表情各种方式表现剧情,目的只为把观众逗乐。对我来说,每场表演都是一场挑战,当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我的内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现在的贾玲,不仅找到了说相声的乐趣,而且表示一辈子也不会离开相声了。她还创办了“新笑声客栈”相声表演俱乐部,将酷口相声传播开来。继《大话捧逗》荣登去年央视春晚后,贾玲和搭档白凯南合作的相声《芝麻开门》又登上了2011年央视春晚。她忙着、累着,但更快乐着。
朋友们说她笑得都飞起来了,贾玲开心地回应:“当然啦,谁的笑声有我狂啊!”
“他人笑我太搞笑,我笑他人想不到。”这是她的“新笑声客栈”俱乐部的宣传语。贾玲,正在用青春飞扬的酷口相声播撒着笑声,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更多的魅力和更多的快乐。
编辑 刘炳龙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