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老化的有关理论

摘要本文介绍记忆老化研究中的精细回忆损伤理论和加工资源减少理论,重点说明精细回忆损伤方面的背景加工、提取线索、情节记忆损伤及加工资源减少方面的注意资源、工作记忆、认知过程变化等假设。


关键词记忆老化精细回忆加工资源


一、引言

记忆老化(memory aging)是当代老化心理学(psychology of aging)中争论激烈,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因为记忆研究的诸多焦点问题大都涉及记忆老化,理论家常常把它做为检验和修正假设模型的手段;而要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难题也迫切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措施。目前,我国研究记忆老化的人员还不太多,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的许淑莲、吴振云、孙长华、吴志平研究小组。


二、精细回忆损伤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日益注重考查不需有意回忆而让先前经验在某一任务中表现出效应的记忆,如要求被试填充单词残片,从实验涉及先前碰到的单词时成绩的提高来推论记忆。这就是区别于回忆和再认的记忆间接测量;与加工新刺激相对照,加工先前经验过刺激的易化即为重复启动作用。对顺行性遗忘症进行记忆直接测量发现,这类病人少有新联系记忆,而记忆间接测量表明他们存在新联系学习及单个词语的正常重复启动作用。遗忘症和正常老化可能是大脑同一结构(如,海马)受到影响的结果,研究者希望确定这两者的记忆损伤在多大程度上相同,老年人是否象遗忘症那样用回忆或再认(需要精细提取)测量时显示出记忆损伤,用间接测量时显示出正常记忆。单一项目的启动作用可能是这样,如已发现词干填充、图片命名、词汇决断等方面存在跨年龄的近似启动水平。而当启动作用的年龄差异很小时,年轻人的成绩往往稍好。由于年轻人在精细记忆任务中比老年人成绩好,所以在启动任务中也可能容易认识到自己产生出先前看到的单词,并进行精细加工,即其启动作用的较小优势实乃精细提取干扰启动任务的结果。记忆直接测量表明老年人存在新联系记忆困难。如果困难在于新联系的形成而不是精细提取,那么考察新联系记忆时,老年人不仅回忆和再认成绩下降,而且联想启动作用亦应下降。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鉴于各个研究中记忆间接测量的条件不同,故难以弄清楚矛盾结果的原因。并且,就是新联系启动作用存在时,老年人在需要有意提取的回忆和再认测量中也有实质性损伤。也就是说,老年人只有在必须进行精细提取的条件下,才显示出损伤。发现记忆间接测量成绩完好,而记忆直接测量成绩损伤,从理论上为探讨记忆老化的机制提供了思路。下面将评述三个最有影响的理论假设、提取线索匮乏、情节记忆损伤。


(一)背景加工障碍


许多当代记忆理论都强调背景信息的意义,强调当前经验与记忆表征之间类似性的作用,但记住背景细节需要一种监控能力。重复启动效应的一种解释是它们只需激活已存在的记忆表征,而回忆和再认需要背景信息的精细加工。依此观点,老年人记忆模式暗示他们的激活过程完好,而背景信息加工发生障碍。老年人对事件非语义特征的回忆比年轻人更少,如难以回忆信息的呈现通道(听觉、视觉)、字母特性(大写、小写)等,并且,对于某个单词是实验呈现的还是自己反应的、某项行动是执行过的还是计划中的,他们也比年轻人更难判断,说明老年人很不善于监控信息来源,容易产生错误归因。但涉及年轻人与老年人背景加工的研究往往未能评估目标信息记忆,从而老年人记住更少背景信息源于他们记住更少目标信息的漏洞,例如,有人发现背景记忆并不比目标记忆损伤更大,这说明记忆存在一般性年龄缺陷,不仅涉及目标记忆,而且包括背景记忆。研究表明,资源监控缺陷与额叶损伤可能有关。如果与年龄相关的记忆新信息的障碍源于无效的海马机能,那么背景记忆与目标记忆可能涉及不同的机制。以往研究中,考查背景记忆的指标只是正确辨认率,所用方法大都没有解决目标记忆存在年龄差异的问题,其结论要大打折扣。

(二)提取线索匮乏


一些研究者提出记忆间接测量是数据驱动而非概念驱动,比记忆直接测量更依赖于学习与测量项目的物理相似性,因此,记忆的容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应当在诸如自由回忆,即不为提取提供环境线索的任务基础上预测,而象知觉辨认即提供丰富环境线索的任务,其年龄差异应当最小。证据表明,对记忆直接测量提供更多提取线索,的确可以减小年龄差异。如果使各种记忆任务的提取线索都保持恒定,那么直接与间接测量的年龄差异应当近似。然而,以同样的线索使直接和间接任务的环境支持保持恒定时,前者出现了年龄差异,后者则未出现。如,用三字母词干作为线索,研究者发现线索回忆的年龄差异显著,而单词填充无年龄差异,说明关键变量不是提取时环境线索的数量,乃是记忆目的。提取线索匮乏假设的另一问题来自涉及记住未来做某事的预期记忆研究。本假设预测老年人应当在这样的任务中因缺乏提取的环境线索而表现出特殊的记忆损伤,但无一致证据表明年轻人有优势的预期记忆成绩。


(三)情节记忆损伤


Tulving认为至少存在三种记忆系统,即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和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这三个系统能相对独立地运作;老年人只有情节记忆出现损伤,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均是完好的。准此而言,重复启动效应反映程序记忆中发生的过程,也就是说,重复启动作用跨年龄恒定与程序记忆完好相对应。但是尚不清楚老年人的语义记忆是否完全保存、情节记忆是否完全损伤。通常不知道如何对加工进行分类,比如,既可把“策略”看成是一般事实知识,作为语义记忆部分,又可把它看作是获得、提取新信息的程序,即作为程序记忆部分。如将策略归为程序,则使用策略方面与年龄相关的损伤就是反对程序记忆完好的证据。Squire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程序学习,包括认知技巧学习、知觉学习、运动技巧学习、经典条件作用和重复启动作用,老年人在其他类型的程序学习中是否都完好也未有定论。如果接受Squire的分类,那么说老年人保留着程序记忆就失之简化。


总之,虽然记忆的间接测量揭示出甚小的年龄差异,但是当需要精细提取新信息时,老年人就会表现出特殊的困难。由于还不能确定回忆新近事件和提取旧有知识的机制是否相同、背景信息在启动任务和直接测量中是否起关键作用、假设一个完好、一个损伤的多重记忆系统是否必要,所以,老年人精细回忆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三、加工资源减少

这部分要述及的是基础加工机制变化(注意资源减少、工作记忆衰竭、认知过程变慢等)导致成年阶段与年龄相关的记忆老化的可能性,即考察加工资源假设用于老年人的记忆是否恰当。Salthouse指出加工资源包括加工速度、注意和工作记忆容量。然而,注意资源、工作记忆与加工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通常很难区分。一般认为,工作记忆由一个核心系统和一套辅助系统组成,前者具有注意能力、能够选择和操作控制加工,后者具有特定的存贮功能。认知老化领域的许多研究者依据这种思想,通过限定老年人的信息贮存和操纵来降低核心系统的资源。本领域探究的问题通常是老年人工作记忆的主要限制是否在于贮存资源、从事心理操作同时保存中间结果的能力或认知变慢。


(一)注意资源减少


研究注意资源减少对老年人记忆的作用有两大主题,其一是注意分配效应,考查注意资源减少对老年人所用策略的效应,特别是老年人在注意分配条件下学习或提取信息是否更为困难;其二是Hasher&Zacks提出的问题,即考查老年人是否努力记忆方面损伤,自动记忆方面完好。


1.注意分配效应

用注意和工作记忆解释老年人认知损伤有三个假设:(1)不同任务所需的加工资源数量不同;(2)资源容量是个体的一个类似特质的稳定属性;(3)总体而言,老年人的加工资源比年轻人少。以这些假设预测老化非常直接,即当两项任务必须同时完成时,倘若二者都比较难,则老年人的成绩下降更多。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工作记忆方面的进展与此类似,例如,就是在年龄差异可以预测的情况下,注意分配对工作记忆的干扰也并非都产生年龄差异。本领域亟待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注意分配对老年人的信息编码影响更大。语义缺陷假设认为,这是因为老年人语义加工的注意需求减少所致,但比较年轻人与老年人语义加工中注意分配效应的研究未能给它提供证据。第二,注意分配对提取的效应如何。环境支持假设认为,老年人的记忆缺陷源于提取时线索的匮乏,注意分配时,注意资源的减少造成提取操作中的障碍。但研究结果颇不一致。


2.时空频率记忆

涉及时间、空间、事件频率信息的记忆是否跨年龄不变的研究日益增多。就时间信息的记忆而言,存在年龄差异,年轻人在重构字表或活动顺序、选择两个项目中更新近者、判断一个项目呈现于两个字表的哪诸方面比老年人更好。对空间信息记忆来说,缺乏跨年龄不变的证据。老年人在方阵中的图画定位、判断图画呈现的左右位置等方面有的记忆更差。事件频率记忆的情况更复杂。有些研究报告年轻人成绩更好,有些则未发现年龄差异。实验中缺乏年龄差异可能是由于上限效应,如有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测量频率记忆时都显得相当准确。由于在许多编码条件下事件频率记忆都显示出比机遇更好的成绩,因此它可能是自动的。不过,Naveh-Benjamin指出,这并不是评判自动加工的满意指标,因为涉及注意的加工(回忆和再认)也只产生机遇附近的成绩;编码和提取事件频率信息涉及许多不同的加工,记住发生频率有两种机制,一为直接编码机制,是注意性的,另一为间接机制,从记忆痕迹的某些特征估计事件频率,是自动性的,所以,事件频率记忆的年龄差异就可简单地归于直接编码机制。但是,也有可能是老年人的记忆痕迹强度不及年轻人所致。甚至在编码频率信息时无此差异,在提取事件频率中也可能有年龄差异。所以,就是发现事件频率记忆存在一致的年龄差异,也还是不能把它直接归于与年龄相关的损伤。


(二)工作记忆减少


研究工作记忆容量减少对认知老化的效应可分为三种取向。一种取向涉及Salthouse所说的背景内评估(within-context assessment),其特点是从任务中推论出资源限制,如通过变化在语言推理中必须整合的前提数量、变化一张纸折叠的次数,来研究工作记忆资源。结果表明,任务复杂性增强时,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大,即工作记忆容量的减少与老化有关。但有的背景内评估研究未发现与年龄相关的工作记忆变化。第二种取向涉及个体差异测量。这样研究既可望获得可靠的年龄差异,又可望用这些测量去预测其他领域的记忆成绩。例如,有的研究发现排除工作记忆容量因素可使年龄差异减小。第三种取向源于Hasher&Zacks的观念,即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没有减少,但其抑制效能降低;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工作记忆内容可能不同,前者含有更多脱离目标的思想(个人杂念、白日梦等),所以老年人记住更少的目标信息。这一观点的证据来自老年人选择性注意研究,如他们对Stroop效应更明显,练习对心算任务少有提高。关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更具体观点缺乏一致性证据。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回忆中有更多的干扰成分(可作为不相关工作记忆内容的指标),有研究又发现情况相反,老年人的白日梦及与任务无关的观念较少。


(三)认知过程变慢


大量证据表明老化相伴于各种操作速度的变慢,包括复述速度、搜索速度及反应速度。研究者提出复杂性假设(complexity hypothesis)来解释这种一般性变慢现象,认为老年人的潜伏期比年轻人长出一恒定部分,减慢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中的更大噪音、神经突触瓦解、突触联结弱化、信息在每一加工过程中损失部分增大等造成的。一些理论家提出不使用注意概念,而从网络激活转换的缺陷来解释与年龄相关的记忆损伤。Salthouse认为较慢的激活转换只能激活较少结点,导致更不精确的记忆痕迹;或者转换缺陷防碍新联系的形成或造成既有联系不能激活。其实,转换减慢不能由持续增长学习时间来补偿,因为不限定学习时间也没有消除年龄差异。


Salthouse使用数字符号替代测验成绩作为认知速度指标,考查年龄、速度和若干记忆成绩之间的交互相关模式,发现大多情况下,除去速度因素就使年龄与成绩的相关降低。但是,随着要记数量的增加,预测的减慢程度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变大。Salthouse认为预测失败在于某些任务过分依赖策略,数字符号任务作为加工速度的指标并不充分;数字符号可能是主动加工的适宜测量,空间记忆则可能涉及被动加工,即可认为主动与被动减慢的速度是不同的。如果是特定方面减慢,则在相关研究中使用单一的减慢指标,就可能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在一项记忆书面文章的老化和个体差异研究中,Hartley发现了一般性衰退因子(general slowness factor)和特殊加工减慢因子(specific-processs lowing factor)。前者对预测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章记忆成绩很重要。兼用反应时和缓慢的电生理指标P300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反应时与他们P300关系的函数有不同形式,并且,认知操作比感官运动减慢得更多。


总之,由于注意概念缺乏清晰性,因此难以测量这种加工资源的个体差异,还不清楚注意影响信息贮存和提取的精确机制。工作记忆容量可解释某些保持的年龄差异,如已有具体说明工作记忆在某些认知方面如文章记忆、心理运算的模型。至于一般性减慢对应于记忆年龄差异的假设,少有一致的实证支持。


四、结论

无论是单个考查还是整体检验,上述假设对老年人记忆的完好与损伤的机能模式都没有提供充分解释。与年龄相关的新信息记忆衰减可能仅限于需要精细提取的情况。但迄今尚无解释这种结果的满意理论。同样的机制能否解释新、旧信息提取的机制也不清楚。由于实验结果多有分歧、主要概念模糊不清,各种加工资源假设亦均有缺陷。总之,记忆老化的悲观论少有一致的结果,显得是悲观论并不让人悲观,从而为对老年人进行记忆训练和补救提供了理论前提。无论乐观论还是悲观论都不能完全接受,说明需要对记忆老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正是记忆老化理论的莫衷一是,才使本领域的研究日益剧增,争论不休,也异为活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