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老太太近来常咳嗽,第一次去医院看病没等她说完医生已经把药开好了,服后未见效果。第二次老太太重找了一位很认真的大夫为她诊治,医生耐心的听她讲完病情,又详细地为她检查和解释,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服后不几日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第二位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
其实,两位医生给甘老太太开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第二位医生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使药物产生了治疗效果,“药”到病除。
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存在着各种“药物的心理效应”。此效应是指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时,由于外界的暗示,评论及自身的体验所引起的心理作用。
药物的心理效应表现各异。上述例子就是药物心理效应的具体反映。还有些人存在对小医院和普通医生的不信任,同是一种病用同一种药,专家开药和普通医生开药,服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药物的心理效应是影响药物疗效,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俗话说。医生美好的言语,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作为病人,对待药物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迷信,不偏信,也不能总是疑惑,不信任;对待疾病要有乐观、愉悦的心情,有了病要信任医生,服药要遵医嘱。什么是好药?能治病就是好药。心情好,治病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药物心理效应,提高治愈率。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