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易染“悲秋症” 重阳

气象专家表示,初秋时节,秋风秋雨、凉意袭人,刚从炎夏走过的人们对这种天气一时还适应不了,此时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加上入秋之后,日照时间缩短,人体生物钟一时难适应,这些都容易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对于一些心思细腻敏感的人,在秋风起秋雨落的季节,面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的情境,心中更是容易触发凄凉、孤独之感,这也就是俗话中“伤春悲秋”中的“悲秋”。

唐代诗人刘兼的一句“闲庭欹枕正悲秋”,让很多古代文人将悲秋看做一种风雅之事。可是按照现代医学来解释,与其说这种“伤春悲秋”是一种文人情结,不如说是季节性抑郁的心理问题表现。

(实习编辑 陈奕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