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是从电影《2012》上映开始,这个地球变得不那么平静7.3级地震,智利8.8级地震,中国西南大旱,中国青海7.1级地震,冰岛火山喷发……连气候也变得奇怪——眼看进入5月份了,阴雨低温仍然徘徊不去——“难道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
面对这一系列的灾难和有关“世界末日”的传言,有人一笑置之,有人紧张恐惧,有人甚至暗暗盼望……我们这是怎么了?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分析。
灾难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小赵是一名网络编辑,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了很多有关“2012世界末日”“玛雅预言”以及“深蓝儿童”之类的话题。虽然明知道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他总是控制不住地要把这些理论跟近段时间频繁发生的天灾一一对应,想象着世界末日到来的情形,沉浸在担心和恐惧的情绪之中。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控制不住地在网上搜寻有关的帖子和发言,形成了恶性循环。
上网到各大论坛里走一圈就会发现,和小赵一样的人为数不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李幼辉认为,天灾的确会让人产生一种恐惧、担心的心理,这是人类在受到刺激后的一种本能反应。“我们看到一些悲剧发生,情绪也往往会比较低落,这是同样的道理。”李幼辉说,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很快就能通过自我调适恢复正常。“通常来说,如果是一个心智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看到有关地质灾害的新闻后,是不会出现这种‘末日心理’的,更不会不断地联想。”
将诸多灾难信息相互联想的,一般都是一些心理素质不太好,或者本身已经存在轻微心理问题的人,灾难、“世界末日”,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诱发心理疾病。李幼辉说,比如一些强迫症患者,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毫无意义而且不合理,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越是企图努力抵制,越感到紧张和痛苦。小赵就是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到了需要心理医生帮助的程度。
还有一些人,本身就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飞来横祸”降临。面对灾难这样的强烈刺激以及“世界末日”这样的传言,不知不觉放大了这两者的实际危险性,就有可能患上恐惧症;还有人生性悲观、偏激,本来看什么都是阴暗面,面对灾难和“世界末日”,他们想到的、看到的只会是可怕的场景,引起抑郁心理。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只是还没有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李幼辉说,但当这些原本对事物的感知和判断就比较偏激的人遇到“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这样的刺激时,心理问题就可能加重,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太对劲,就应该及时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期待2012,是因为找不到发泄途径
朋友聊天时,经常有人说起2012,但我很期待。到时候大家都一起灰飞烟灭,不用工作,不用还房贷,不用被父母逼婚,不用……什么烦恼都没了。这样的想法在网上也非常多。面对“世界末日”,很多人都是“不信却期待”的心理,有人宣称要卖了房子去环游世界,有人说要在2012之前醉生梦死……各种说法都有。
李幼辉分析说,有这样的想法,说明这些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都积存在内心里,找不到很好的发泄途径。所以他会希望来一次毁灭性的灾难,通过这个不可抗拒的灾难,把这些压力统统消除掉,把社会上的一些不平衡因素也同时消除掉。如果自身消亡了,自己也就得到了解脱;即使没有,大家也是重新从同样的起点开始,不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为了生活,为了房子,为了孩子的教育等等,大家不得不拼命地工作、加班、熬夜,身体长期处在过度疲劳的状态,长期如此,就会诱发焦虑、抑郁、失眠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李幼辉说,而灾难、“世界末日”无疑给了这些人一个出口,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这种情绪,以此得到宣泄,而这又会造成情绪的互相感染,最终形成群体化的问题。
李幼辉建议,有这种情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一方面转移注意力,也可以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增强与社会的交流。如果实在感觉到压抑,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去KTV唱歌等方式,把郁结的情绪发泄出来。
她还建议,大家今后在看到有关灾难的新闻时,不妨客观地寻找科学原因,反思一下该如何善待地球、爱护环境;或者把目光投到更阳光、更积极的因素上,比如现在的抢险救援非常及时有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能走出困境等,也有助于疏导悲观心理。